找到 唐代风动碑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唐代风动碑(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
2023-05-12
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俗称风动碑,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解放街西侧,唐永泰二年(766年)刻立。该碑通高6米、宽2.5米、厚0.48米。碑额上刻有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十二个大字。碑文刻有楷书29行,总计1398字,现存1007字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2023-10-22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现立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
张士诚纪功碑
2023-11-21
张士诚纪功碑,位于人民路652号的报恩寺塔东北隅碑亭内,1957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张士诚纪功碑地点:人民路652号级别: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人物:张士诚
宋公纪功碑
2023-07-18
宋公纪功碑人民群众为纪念原阜东县县长宋乃德于民国30年(1941)组织民工近二万人建筑防海潮大堤,造福后代,特购办此碑。碑长196公分,宽61公分,厚12公分,碑文为开明士绅杨芷江所撰。当时碑立于海堤上。0期间,碑身被红小兵砍断,现断碑存于临淮乡
哥舒翰纪功碑
2023-10-07
哥舒翰纪功碑屹立在临洮城内南大街(原有庙宇,当地人称石碑观),坐北向南,有三面砖壁围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载,此碑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所立,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
2023-05-13
康熙平定噶尔丹纪功碑原称圣祖御制崇福寺碑,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席力图召和小召(崇福寺)内。清康熙皇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制刻碑,用以纪念平叛的胜利,表彰两寺助战功绩
达扎路恭纪功碑
2023-05-07
纪功碑位于拉萨市布达拉宫前公路南侧一个黄色围墙的小院内,是赤松德赞在位时所立。石碑立于高1.92米,面积22.25平方米的正方形基上。台基正中为三级阶梯形。碑座高1.32米,碑身的三面均刻有藏文楷书,北侧有字68列,东侧16列,南侧74列
格登山纪功碑
2023-10-10
在昭苏县西部苏木拜河东岸的格登山上,乾隆二十年(1775年)2月,清朝命班第、永常分兵两路平定准噶尔部首领达瓦齐的叛乱。清军抵伊犁后,达瓦齐逃往格登山。5月14日夜,清军以22人突袭达瓦齐军营,达瓦齐部众被惊溃散,降者有6500余骑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2023-05-09
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类别:石刻时代:唐地址:现藏伊川商城博物馆公布时间:1963/6/1公布批次:第一批
大金得胜陀颂碑
2023-07-14
正面龙身盘曲间留额心,镌刻大金得胜陀颂六个篆体字。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身高为328厘米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
2023-08-27
黄陵岗塞河功完碑位于兰考县城东北40公里宋庄村碑楼内。碑系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3.25米,碑身高2米,碑额高0.75米,厚0.20米。下有一龟形座,高0.5米,额上雕盘龙。明弘治八年(1495年)立,刘健撰文,李伦篆额,李真、周文书丹
李晟碑
2023-05-04
《李晟碑》,全称《唐故太尉兼中书令西平郡王赠太师李公神道碑铭并序》,唐代名相裴度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镌立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碑连额高一丈四尺二寸,宽五尺八寸二分,三十四行,行六十一字。碑现存高陵区高陵博物馆内
先天太后之赞碑
2023-09-01
先天太后之赞碑,是太清宫景区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通古碑刻,因系宋真宗御书御制并篆额,故亦称其为三御碑。和前宫的宋碑一样,它也是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拜谒太清宫时留下来的,但是和前宫宋碑不同的是,这个石碑由真宗皇帝亲自撰文、亲自书丹、亲自题写碑名
十面碑
2023-11-02
十面碑在密云县新城东门外路北原八蜡庙院内,占地540平方米,此碑为密云县重点保护文物,八蜡庙的方位坐北向南,入山门就可见到十面碑共有两座,为亭式结构,分立在南北甬路的两侧,十面碑原称为燕山勒功碑,碑高约有5米,碑顶、碑身、碑座均为青石雕刻对砌而成
大观圣作之碑
2023-08-27
该碑简称大观碑,亦称御制八行刑碑。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八月立于文庙,现存红旗区人民政府院内。碑高4.72米,宽1.26米,厚0.42米龟趺座。碑额半圆形,上刻二龙戏珠和缠草图案,下刻云气纹饰,碑文四周浅刻二方连续藏地卷龙缠枝牡丹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