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嘉兴古运河京杭大运河河道嘉兴段 相关信息共 2215 条
明内长城遗址(原平段)
2023-07-06
明内长城遗址,原平段起点位于段家堡乡立梁泉村西北1900米处,止点在段家堡乡张其沟村西北1300米处。海拔高度2000~2300米,石砌墙体。现存墙体3段,全长约2794.8米。沿线存堡2座,烽火台19座
明长城遗址—靖边段
2023-04-17
明长城遗址—靖边段位于靖边县黄蒿界镇、海则滩镇、杨桥畔镇、龙洲镇、镇靖镇、杨米涧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天赐湾镇,时代为明,类别为古遗址。明长城遗址—靖边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水驿碑
2023-07-20
西水驿碑位于嘉兴市区斜西街西端环城西路西侧、京杭运河环城段东岸。坐西朝东。据《嘉兴市志》记载,嘉兴地处要冲,南通八闽,北连三吴,旁及江右,驿站建立较早。唐贞观二十三年(649),于嘉兴城西门建安运站,至宋发展为嘉驿站。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嘉兴路水驿站
万里茶道五峰段
2023-04-08
万里茶道五峰段。(1)五峰精制茶厂(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钟岭路3号)。保护范围:自五峰精制茶厂文物本体墙基向外延伸,北抵钟岭路公路,东抵古潭路,南抵原渔洋关镇小学,西抵王青俊民居墙脚
段家坪遗址
2023-10-08
段家坪遗址位于镇原县曙光乡徐沟村东300米。属齐家文化。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暴露有房址、窑址、窖穴。采集有夹砂红陶绳纹罐、夹砂灰陶鬲、泥质灰陶篮纹罐残片及磨制石刀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遗址庆阳段
2023-10-09
时代:秦秦始皇修直道(前212~前210年),起咸阳,达九原(今内蒙包头),延连700余千米,其中甘肃段是要害地段。直道南自陕西旬邑入甘肃正宁,北自华池出省境入陕西吴起,境内全长约300千米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
2023-04-17
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位于靖边县周河镇、王渠则镇、杨米涧镇、镇靖镇、杨桥畔镇、龙洲镇、小河镇、天赐湾镇、中山涧镇,时代为战国——秦,类别为古遗址。战国秦长城遗址——靖边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南岸段家垅
2023-06-10
第一届县委机关旧址——龙溪南岸段家垅一九二八年五月,中共炎陵县第一届县委机关由七都茅坪搬到南岸段家垅。五月二十三日,因叛徒告密,县委机关被敌包围,县委委员周里、秘书黄元吉突围脱险,书记刘寅生、委员刘平章在突围中不幸牺牲。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遗址
湘桂古道(双牌段)
2023-05-24
湘桂古道(双牌段)属省保古建筑类,它主要以泷泊镇观文口村卢公祠为核心,主要文物点分别有钱庄、进士宅第、商铺、布庄、私塾、古桥、古井、古石板路、弓背卵石路等。据了解,湘桂古道(双牌段)现为双牌县第四处省保,此前,三处省保分别是阳明山古井、古塔、古石刻
清名桥古运河景区
2023-02-21
素有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美誉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还是中国大运河申遗的首批申遗点,被誉为运河畔的露天博物馆,其保护修缮范围总占地约0.44平方公里。2010年入选国家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孟家段湿地旅游区
2023-03-26
孟家段湿地旅游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境内,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湿地保护与恢复、水上乐园、民族风情园、渔村、沙湖国际垂钓竞技中心、国际射击中心、自驾车露营地、湿地观景区(鸟类动物园)、北疆水乡和科普宣教、科研监测、防御灾害等系统工程
华亭海塘奉贤段
2023-03-29
今在奉贤境内,存有可见暴露段约4000余米。因道光年间将华亭县主海塘分为东塘和西塘,而奉贤县境内的雍正石塘,时属华亭县东塘范围,故80年代新修奉贤县志时,将境内的雍正石塘冠以华亭东石塘之名
江苏最有面子的寺庙,只因总理一句话,京杭大运河曾为它改道
2023-12-07
江苏最有面子的寺庙,只因总理一句话,京杭大运河曾为它改道:中国面子最大的寺庙,虽然名为镇国寺,但它却十分低调,以至于当时的京杭大运河还曾为该寺改道。从画面中不难看出,镇国寺刚好位于河中心的小岛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拦河坝呢。首先从地理位置上看,寺庙所在地位于江苏
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和海宁段
2023-07-20
钱塘江海塘海盐敕海庙段又称鱼鳞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东部沿杭州湾一带。此段海塘南至南台头闸北侧,北至城北路口,长约2300米,是钱塘江海塘的重要构成部分。鱼鳞塘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由浙江水利佥事黄光升创筑,用以抵御海水入侵
湘桂古道永州段
2023-06-14
湘桂古道永州段是一组线性文化遗产,位于永州市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古道主要包括两条路线,一条从湖南道县经江华县入广西富川到贺州;一条从湖南道县经江永县入广西富川到贺州,是沿袭了几千年沟通岭南、岭北的交通要道,又称潇贺古道(溯潇水下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