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四川北川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相关特产共 7500
窝丝糖
窝丝糖
2023-12-07
窝丝糖:窝丝糖是四川民间传统产品,原名叫素窝丝,已有100多年历史。产品配料廛窟,工艺精细,具有松酥和香甜可口独特风味。原料配方:川白糖10公斤,饴糖粉17.5公斤,熟黄豆粉7.5公斤,熟花生1.5公斤,熟芝麻3.5公斤,香兰素7.5克,蒸腾面粉1.25
小金苹果
小金苹果
2023-12-04
小金苹果:小金县素有苹果之乡美誉,在不到40年时间里,苹果已遍布县东西南北,老百姓都喜欢用它来招待客人。由于地理、土壤、气候等因素影响,小金苹果色、香、味俱佳而经久不衰。1975年经西南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果树研究所专家教授鉴定命名川星75-1,
资阳棉花
资阳棉花
2023-12-03
资阳棉花,在整个四川省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常年种植面积55万亩左右,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四分之一,总产3.5万吨左右,占全省总产三分之一,对促进四川、资阳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过积极作用。
七方丝绸
七方丝绸
2023-10-15
清乾隆年间由山东周村传入,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乾隆末年,几家生产规模较大作坊和外地客商合资,成立专营商号,吸引全国各地客商纷至沓来,特别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和九月十五轩辕黄帝和蚕姑盛会,来自四川、湖广、苏杭、山西、河北、山
瘦肉型猪
瘦肉型猪
2023-12-05
什么是瘦肉型猪?根据猪胴体瘦肉含量,把猪分为三种类型:胴体瘦肉率占35~44%为脂肪型猪,我国大多数地方品种属于此型。
峨眉冻粑
峨眉冻粑
2023-12-06
峨眉冻粑:峨眉冻粑是四川乐山峨眉一个特色小吃。只有在过年之前一、两个月才有。先将米打磨成粉糊状后,利用冬季气温进行低温发酵,再和以猪油块、白糖,讲究人家再放点黑芝麻,用山中特有一种植物,俗称粑叶子包好蒸熟,便可食用。
陇川枇杷
陇川枇杷
2023-07-10
陇川枇杷:陇川枇杷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特产。陇川枇杷是2001年从福建福清市融城镇引进发展起来,引进品种主要有长红3号、解放钟6号和早钟6号,陇川县枇杷品种优质,果大、味甜、口感好,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到四川、重庆、贵州等周边省市,为
蒲江蓝莓
蒲江蓝莓
2023-07-07
蒲江蓝莓:蒲江蓝莓四川野生蓝莓历史悠久,大部分山区均有生长。蒲江蓝莓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选址蒲江县,进行蓝莓驯化研究,并在蒲江县建立了蒲江蓝莓驯化、生长、繁育基地。蒲江县空气清新、土壤肥沃,气候和环境条件非常适合栽种
泡椒鲜螺
泡椒鲜螺
2023-11-28
泡椒鲜螺:该菜选用邛海野生海螺,配四川特产泡红海椒。采用炒烹饪工艺,使海螺吸收泡椒特有的滋味,成菜色泽鲜红,质地脆嫩,讲究火候,咸鲜微辣,为故乡明休闲庄特色菜肴之一,深受游客喜爱。
蔡家坡紫皮大蒜
蔡家坡紫皮大蒜
2023-12-25
蔡家坡紫皮大蒜:蔡家坡紫皮大蒜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特产。蔡家坡紫皮大蒜又称火蒜,外皮紫红、辣味适中、口感好、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健胃、杀菌、保健等多种功效,畅销湖北、四川、江西、甘肃、新疆等地。蔡家坡地区因当地独特土壤、水质及气温、地势
老池萝卜
老池萝卜
2023-12-01
老池萝卜:老池萝卜是四川遂宁船山区特产。老池萝卜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老池乡现辖行政区域《遂宁市船山区人民政府关于老池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建议函》,遂船府函〔2014〕104号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902/T012014《老池萝卜种植技术
环县黄花菜
环县黄花菜
2023-07-26
湖南、浙江、四川、湖北、江苏、甘肃、陕西七个省为主产区。其滋味鲜美,荤素兼优,菜汤皆宜,且又有消食,利湿热之药理作用。甘肃省庆阳、平凉、陇东等地黄花菜质量名列全国之首。黄花菜是庆阳地区最为驰名传统土特产品。每当夏季
米易鸡
米易鸡
2023-07-07
米易鸡:【种质原产地】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四川县(区)米易县乡(镇)【主产区及分布】中心产区为米易县和盐边县。主要分布于米易县和盐边县境内二半山区和高山区,二半山以下、安宁河谷地区及雅砻江流域也有一定数量分布【皮肤颜色】灰白色,黑色【鸡冠颜色】冠型以
巧家石榴
巧家石榴
2023-12-22
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今伊朗西部)带回来品种,故名安石榴。历史上全国著名石榴产区有云南巧家、陕西临潼、安徽怀安、山东济南、四川会理;巧家名列榜首。巧家石榴栽培历史悠久,适宜栽培地区广泛,品种繁多,品质
筠连红茶
筠连红茶
2023-12-05
筠连红茶:筠连红茶种植历史悠久,据《中国茶叶通史》记载:筠连产茶悠久历史可上溯至两千多年前秦汉,早在唐代就是四川重点产茶区之一;另据《筠连县志》记载:清道光30年(1850年)派引征收茶税。民国元年(1912年)至25年最高年产350吨,以色味俱佳,冠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