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圣安寺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丙安古镇
古镇
2023-09-22
古镇丙古镇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中国贵州省赤水市,距赤水市区12公里,水陆交通便捷,原始生态完整,森林覆盖率达92.5%.古镇建于赤水河畔陡峭的危岩之上,背倚青山,三面环水。砌石为门,垒石为墙,依山而建木质悬空吊脚楼,经千年风霜,仍稳如磐石
黄岛白云寺遗址
黄岛白云遗址
2023-05-02
白云,又名大庵,位于柳花坡街道木厂口社区东南约1千米处,小珠山主峰北侧的一个山坳里。这里三面环山,景色宜人。前有一泉水,终年不涸,周边生长着毛竹、芦苇等水生植物,其环境与资源状况在深山中实属罕见
寺下湖太婆山遗址
下湖太婆山遗址
2023-07-25
太婆山遗址位于永康市古山镇下湖村,现存遗址面积8000多平方米。现场采集的标本有打制并有滚磨痕迹的圆石球、钝角长方体的石磨棒、石锤、石斧及夹陶炭等。经考古专家实地考证并对采集的标本初步分析,确认该遗址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属于上山文化类型
安氏民居
氏民居
2023-08-26
氏民居位于许昌市鄢陵县城北9公里彭店乡家村,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该民居原规模较大,有多个院落,现存北院过厅、主楼和南院过厅、北侧配楼。该民居坐西朝东,建筑均为单檐硬山式,小灰瓦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砖雕、木雕精美,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建筑
咸安桂花
桂花
2023-10-22
桂花:八月桂花,芳香四溢,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桂花种植历史极其悠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诗人屈原途经咸宁写下了奠桂酒兮椒浆、沛吾乘兮桂舟的美妙诗句。由此可见,咸桂花历史古老而悠远。桂花属木樨科木樨属,为常绿乔木。桂花树枝
安州油茶
州油茶
2023-07-06
州油茶:州油茶是川西北地区特有的汉族名小吃,属于川菜系,常被人们作为早餐之首选。传统的制作方法需要将大米先磨米粉,普通的大米就可以,然后用水调开,放开水里煮成稀稠合适的米浆,将米浆制成米糊糊,加上馓子、酥黄豆或花生、大头菜碎,再加上盐、花椒面、辣椒油、味精
驾掌寺新民小学校遗址
驾掌新民小学校遗址
2023-07-13
驾掌新民小学校遗址驾掌新民小学校是张学良将军德惠乡里的一项伟业。1928年秋,张学良为了栽培家乡青少年,造就一批人才,出资30万大洋,经过一年时间,在家乡驾掌(东风镇原名)修建了一所小学,共8栋青砖瓦房,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
海伦三圣宫
海伦三
2023-07-15
1924年,赵园波与当地善主富安保、尤成德、王凤元等人共同发起,开始筹建集儒释道为一体的三宫,用了长达2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三宫的全部建筑。当时三宫是海伦最大的一所庙宇,也是东北三省较大的一所庙宇
中安蔬菜
蔬菜
2023-06-18
蔬菜:镇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交通发达,南北绵延70华里,东西40华里,102国道横贯其中。中盘省级公路与国道形成T字向盘锦延伸,全镇镇级公路150多公里,达到村村相通,户户相连,为辽西第一大镇。形成以窟窿台市场为中心市场,集蔬菜批发、竹材销售、轻工商贸
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
三塔文物陈列馆
2023-05-03
1978~1982年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对三塔自明嘉靖以来最大的一次维修。维修中,在千寻塔的塔顶(佛教中被称为天宫)、塔基以及其它部位发现了各类文物680余件,是迄今最为丰富一批,有金、银、铜、铁、水晶、瓷、木等材质制作的各类佛像、菩萨像、金钢杵等
奠安塔
2023-10-04
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区东部6公里处,黄洋河与汉江交汇夹击形成的陡峭巨岩八公岩顶,巍然屹立着气势轩昂的奠塔。它建于1917年,塔分七级,高约30米,面西而立,第一层正对市区的一孔石门上方嵌有青石镌刻的奠塔楷书匾额。塔名取长安永康,奠定宏基之意
安底温泉
底温泉
2023-09-24
底温泉底温泉度假村位于县级公路侧,松林密布数十里,兰花幽香,茶花盛开,是休闲医疗的胜地。临近的干庄村一带,还有树林隐蔽下的石林即林中之林,也是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附近出土过多具剑齿象牙化石的小龙井洞、史称八寨的人家,都是游人的好去处
安陵书院
陵书院
2023-10-24
北有岳麓、南有陵。陵书院就在千年古樟的斜对面,坐船只需要五分钟。江中观书院,就好像一座孤独而又高傲的小岛,让人静静品味它的独韵。下舟上岸,穿过一座小桥,桥下是清澈见底的湖,径直走到书院门口。院内最常见的是亭、台、楼、阁、轩、厅堂等建筑
安罗坡古墓群
罗坡古墓群
2023-05-14
罗坡古墓群位于羊楼司镇明星村,年代为明代。2019年11月26日,临湘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罗坡古墓群,罗坡古墓群简介,罗坡古墓群岳阳市临湘市罗坡古
安砂淮山
砂淮山
2023-09-17
砂淮山:砂淮山种植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清朝末期福建永安县砂镇就开始.种植。20世纪80年代培育出砂大叶薯和砂小叶薯品种,并于2008年3月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农作物品种认定。其产品具有明显的当地质量特色,即:肉色雪白,质地细腻,黏液汁多,韧性强,粉性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