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在太原的迎泽公园有一个叫做小北海的山西名胜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雁江米粉
2023-11-22
其实,平时所食用的米粉,在选米、蒸煮调桨、调料汤比真正的雁江米粉又稍逊一筹,外来人若真的吃到雁江米粉,也算是有口福了。上世纪初至50年代,在隆安县城,有位叫程家智的壮民经营米粉生意,店名美一馆。他蒸制的米粉,皮
黄灯笼辣椒酱
2023-07-24
黄灯笼辣椒酱:在海南饭馆吃饭,基本上每个桌子上都会有一小瓶黄色的辣椒酱,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海南辣酱。海南的黄辣椒酱采有黄帝椒精制而成,在全世界只有海南南部生长。椒色金黄,状似灯笼,所以有些地方也叫它黄灯笼。黄帝椒辣度达15万辣度单位,在世界辣椒之中位于首位,是真
猫耳朵
2023-08-13
猫耳朵:山西猫耳朵是中国山西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
泾县琴鱼干
2023-09-10
泾县琴鱼干:典故:关于琴鱼的由来,当地有许多有趣的传说。相传,晋代时,有一位隐士叫琴高,他在这里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丹渣入水,就化作条条小鱼。一日,琴高道成,控鲤上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
刀削面
2023-12-05
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的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流行于山西及其周边,与北京的炸酱面、河南的烩面、湖北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中国五大面食,享有盛誉,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刀削面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
葱花饼
2023-08-08
葱花饼:葱花饼葱花饼,配料讲究,香酥可口,与山西削面、平遥牛肉齐名,被誉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
并蒂莲
2023-08-29
并蒂莲:并蒂莲是元代末年诗人顾阿瑛(又名德辉)所称玉山佳处的名胜之一,原在正仪镇东亭,所以又称东亭荷花。相传由顾阿瑛手植,有双萼并头、四面拜观音、九品莲台诸色,花头簇生有多至13个的,而以双双并蒂为最佳。并蒂莲是珍奇的观赏植物,叶小、藕窳,又不结莲蓬。东亭并蒂
梅汁鳗鱼
2023-11-10
梅汁鳗鱼:梅汁鳗鱼鳗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味美爽口,素来是餐桌上的佳品。以鳗鱼入菜,或蒸或炖,或干或汤,莫不相宜。府城有一味叫咸菜鳗鱼汤的,堪称妙品,以至有到潮州而没有吃过咸菜鳗肉汤是憾事一桩之说。在澄海樟东一带,有一菜名叫梅汁鳗鱼,以其独特的烹调手法令人大快
扯莲
2023-12-26
扯莲:在旬邑有一种常见的蔬菜,方言叫扯莲,初见,你可能还不知是什么、怎么吃。其实,它的学名叫球茎甘蓝,是甘蓝的一种。是介于大头菜和包心菜之间的蔬菜,叶片光滑鲜嫩,茎膨大成球形,有明显的叶痕,春秋两季栽培。扯莲真的是个好东西,它的维生素C含量极高,一杯煮熟的扯莲
猫屎咖啡
2024-01-13
猫屎咖啡:猫屎咖啡其产于印尼,是全世界最贵的咖啡之一。猫屎咖啡只是别名,它的正式名称为KopiLuwak,Kopi是印尼语咖啡的意思,Luwak则是一种叫麝香猫的野生动物。冲泡出的咖啡浓稠度堪比糖浆,香味可谓独家,口间还会留有淡淡的薄荷清凉。屎咖啡有个别称,叫
涠洲海参
2023-11-25
涠洲海参:北海产的海参以花刺参为主。主要产地在涠洲岛。刺参营养丰富,久负盛名,远销国内外,是中国海产八珍之一。北海盛产的海参,以花刺参为主。主要产地在涠洲岛。刺参营养丰富,是中国海产八珍之一。补肾壮阳、益肾补肺、温阳利水。用治肾阳虚衰所致的阳痿、腰膝酸软、遗精
威县火烧
2023-08-03
威县火烧:威县火烧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
蕲春石英石
2023-10-21
纯粹的石英无色透明,叫水晶;乳白色叫乳石英;浅红色的称蔷薇石英;烟黄色的称茶晶;含杂质的,有紫、褐、淡黄、深黑等各种颜色,一般为乳白色、半透明的结晶体。石英是构成许多岩的重要成分。蕲春的石英
东兰墨米
2023-11-21
东兰墨米:墨米,又称黑糯米,壮话叫候墨。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其原产地是东兰县,由于特定的山区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环境,远离城市(距离自治区首府有380公里、离河池市有120公里),农业生产区域内没有受到工业三废污染,在一年的气候分布中,光温充足
文公菜
2023-09-17
文公菜:正宗崇安菜的代表有十锦,也叫文公菜。相传朱熹在治学之余颇好美食,就自己动手制作。他制作的十锦文人墨客雅集小酌,交口称赞,很快在乡村流传。因为朱熹谥号为文公所以又叫文公菜。这里的学生在赶考前夕,家人必备此菜,祈愿考生才思敏捷,一举上榜。800年来文公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