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垡头科普文化公园 相关信息共 4061
黄泥头窑址
黄泥窑址
2023-04-05
黄泥古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以东黄泥村匣钵墩自然村之南,黄泥小学北侧,南距景婺公路280米。1983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东、西两大堆积包组成,东西长148米,南北宽90米,约1.3万平方米
汛桥荞头
汛桥荞
2024-01-09
汛桥荞:产品名称:汛桥荞产品产地:台州临海产品成分:大蒜素、淀粉、维生素、多糖等营养成份。产品功效:有抗菌消炎之功效,常食用,能起防病、保健、增强体质等作用。产品简介:汛桥荞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现已形成以蒋山、白路头等10多个村为主的山上片荞生产
弥渡大竽头
弥渡大竽
2023-12-22
弥渡大竽:弥渡大芋头因形状圆,大如而得名,有极强的生命力,适种于温润的温带,藏匿于土壤之中。据《民国农业要事录》载:民国十一年组织农展,曾展出13.5千克重的单个大芋头,一般可见5千克左右一个。弥渡大竽产量颇高,高产5000千克以上,九月份上市。大竽
5月10日起苏州工业园区科普基地免费开放
5月10日起苏州工业园区科普基地免费开放
2024-04-12
苏州工业园区现在有二十个科普基地免费开放,大家可以带上自家的小朋友一起去了解一下相关的科学信息哟,具体开放的科普基地有下面这些,大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会理成功创建3个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
会理成功创建3个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
2023-11-13
会理成功创建3个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地!:近日,从会理县科协获悉,会理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绿陶文化产业园通过四川省科协评审,被认定为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目前,会理县加上2020年第一批申报成功的石榴科技小院基地,已有3家单位成功创建四川省科普惠民共享基
黄塘头菜
黄塘
2023-11-18
黄塘菜:正果镇黄塘菜已有百年的历史,黄塘菜属江南头菜的名贵品种,黄塘村位于东江支流增江河畔,土质疏松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环境洁净清新,菜种植均施农家基肥,因而个体适中、饱满结实、肉质鲜嫩,采用传统方式制作后,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爽甜可口、风味独特
剑川青头菌
剑川青
2023-07-09
剑川青菌:青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青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青
厢兰头遗址
厢兰遗址
2023-05-26
厢兰遗址位于县城东南卫星乡厢兰屯南约2.5公里处,呼兰河右岸的二级阶地上,年代为青铜时代,类别为古遗址。1986年12月17日,厢兰遗址被公布为第2批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寺头黄烟
黄烟
2023-10-09
黄烟:寺镇种植黄烟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农户有种烟的传统习惯,因镇域内独特的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条件,为该镇的黄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管理科学到位,品质上乘,独具特色,寺黄烟也因此一直是中华牌香烟的原料专供基地。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寺
贯头山酒
山酒
2023-06-10
山酒:贯山酒是河北唐山市迁安的特产。迁安造酒历史悠久,传说起于黄帝,贯山酒业公司现有魏晋时的古井仍在使用。我国的一些酿酒专家认为,贯山酒业有丰富的酒文化遗存,遗址、遗迹保存完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代表性,从而确定了迁安是中华民族白酒的重要发祥
尧头窑遗址
窑遗址
2023-02-26
陕西省澄城县尧镇有一处国内罕见的民窑群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制瓷历史长达千年。清代民国时期,尧制瓷业到达鼎盛,尧窑烧制的碗、盆、罐、瓮等民间陶瓷器具粗朴耐用,行销多省,名声远扬
旱头岭墓
岭墓
2023-06-18
岭墓,位于始兴县沈所镇旱岭东坡,东临墨江。1985年清理2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底铺一层河卵石。
杠子头火食
杠子火食
2023-10-10
杠子火食:杠子火食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末年,山东潍县城西留饭桥一带乡村流行制作一种火食,这种火食和面时加水甚少,用手揉不成团,只好在面板上用木杠压制,当地人遂送其雅号杠子火食。后来,这种火食的制作方法流传到荣成石岛一带渔村。由于杠子火食冬不甚凉、夏不易
丰台首个水禽科普园落户南宫五洲植物园
丰台首个水禽科普园落户南宫五洲植物园
2023-12-05
丰台首个水禽科普园落户南宫五洲植物园:想知道绿头鸭长什么样子吗?白脸鸭脸会不会是白的?白眉鸭的眉毛是不是白色的?螺纹鸭的样子像螺纹?……各种各样的野鸭汇聚五洲植物园,给中小学生科普教育提供一个好去处。据了解,水禽科普园是南宫五洲植物园里大家熟悉的垂钓园升级改造
林头古村
古村
2023-06-24
古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东部,东临谭州水道,距北滘镇中心1.5公里。明朝年间,顺德建县后,林曾隶属于桂林堡,地处桂林堡八乡之首,故有桂林首步的说法,得名林。林村从唐朝开始就有人聚居,在宋朝形成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