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塘尾游击队整训地旧址-塘尾袁氏祠堂 相关景点共 7500
隐庐
隐庐
2023-03-31
南后街下与察院前的交会转角处有一座院落,名曰隐庐,乃是民国时期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占地面积256.68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两间8.3米,进深七檩7.65米,高5.9米,檐高2.5米,硬山式顶。屋北临察院前河,有内河埠一处
清流温泉度假村
清流温泉度假村
2023-10-26
温泉度假村清流县拥有比较丰富的地热资源,仅在嵩口州—高赖约10公里的断裂带上,就涌现出5处温泉,是福建省温泉分布最密集的断裂带。其中高赖温泉的出水温度最高达90℃以上,是至今全省197处温泉中的最高温温泉
紫霞禅寺
紫霞禅寺
2023-06-12
这里曾是湘南游击队司令部。全寺老少僧人均参加游击活动,为保护支持湘南游击队,打击敌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庵寺在战火中遭到严重破坏,仅剩一栋房屋也在0中损坏
红十三军一团扩编地下嵊村旧址
红十三军一团扩编地下嵊村旧址
2023-11-19
下嵊村在永嘉县西北部,楠溪小源上游之畔,是西溪和楠溪的交通要道。南通垟湾,乘船可到温州;北至界坑,可到缙云、仙居。溪水从村前而过,溪滩广阔,村边依溪而筑一条孤形的城墙,有几十个枪眼,城墙两端有寨门,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址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址
2023-10-18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温州地区学生频频发生,一大批进步学生和爱国知识青年纷纷涌向浙南游击区,投奔革命。浙南特委、瑞安县委非常重视对知识青年的吸收和培训工作,于1947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在南坑炉等地举办了5期青训班
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东岳宫
中央红军长征通道转兵旧址——东岳宫
2023-05-24
1934年底,长征初期,湘江战役后,残存的三万红军来到湘南通道界内。此时中国红军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挫折,而另一方面,红军又不得不遵从共产国际不容置疑的指示。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敢于担当的道德勇气和天才的行事风格挑战权威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2023-05-23
贡萨寺位于距玉树州治多县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宝山坡上,是12世纪由拔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
湘鄂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毛湾新屋)
湘鄂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毛湾新屋)
2023-08-12
毛湾新屋位于铜鼓县棋坪镇大梅村,始建于民国初年,座北朝南,砖木土混合结构,前后两进,总占地面积690平方米。1934年,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排挤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实行错误的单纯防御的军事路线,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实行长征,在这种情况下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2023-08-06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0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
昆明学运活动重要据点旧址金江中学
昆明学运活动重要据点旧址金江中学
2024-01-14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东郊金汁河畔。金江中学创立于1944年秋,是由滇军旅长龙奎垣出资兴办的一所完全私立中学。1945年秋,地下党员潘汝谦、陆子英到校任教。1946年5月,党组织派岳世华进校担任教务主任
红东李氏宗祠
红东李氏宗祠
2023-08-05
简介:俗称蛇形祠堂,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160平方米,通面阔27.75米,通进深19.7米,建筑面积536平方米。单进廊院式,由门厅、天井、厅堂和两侧横屋组成,前有坪、池塘
刚栗公祠
刚栗公祠
2023-06-29
青桐村原有祠堂七座,现保存下来的刚栗公祠为其中之最。该祠光绪年间建造,三年乃成。开光之日,美轮美奂,金碧辉煌,轰动雷、高、琼三府,被时人称靓祠堂,参观三年络绎不绝。刚栗公祠是一座典型岭南建筑风格的祠堂祠堂坐落在村东,建筑面积2350平方米
顺德陈家祠
顺德陈家祠
2023-06-25
顺德兴建祠堂,始于宋元,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大小宗祠遍布城乡,为数逾万,构筑宏丽,有顺德祠堂南海庙之誉。中文名:顺德陈家祠始建时间:宋元地址:顺德乐从镇南村地位:全市现存最大的祠堂
袁术古堆墓
袁术古堆墓
2023-07-28
袁术古堆墓,俗称袁氏孤堆,东汉墓葬。占地2756平方米,高7.5米。墓脚下有多座小坟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仲家皇帝。人称伪帝。汉司空袁逢之子,袁绍从弟。曾任汉河南尹、虎贲中郎将、前将军
象山东寺
象山东寺
2023-10-27
位于城北偏东象鼻山东麓东山西边。寺几毁几建,现存山门、金刚殿、大殿、东西配殿为清嘉庆十八年重建,民国六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