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复汉兴国文士冢 相关信息共 3277
莘冢集遗址
集遗址
2023-08-26
集是新石器时代至周代的村落遗址。位于曹县普连集镇莘集行政村内东端。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57年,由菏泽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73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普查
汉长安城遗址
长安城遗址
2024-01-12
长安城遗址位于西安城西北约5千米处。在西汉200多年中,这个城市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安城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在西安建都的13个王朝中,10个王朝以长安城为都。长安城遗址也是迄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都城遗址
汉丞相灌婴墓
丞相灌婴墓
2023-11-11
就是汉朝大将军灌婴的墓,位于任城区接庄街道西贯庄村北250米,高庙村东南250米两村之间。据《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载:灌婴(?—公元前176年),初大臣,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本为贩卖丝绸的小商人。秦末农民起义时归刘邦,转战各地
吴复墓石雕群
墓石雕群
2023-07-28
墓石雕群:吴墓,采用东西向,墓向坐东向西,墓前是一条宽10米的神道,享堂、神墙不复存在。现存神道上有一组石灰岩立体雕塑位于神道两边。自东向西相对排列有石人、石虎、石羊、石马及控马人、华表。刻工采用镂空为浮雕相结合,刀法精湛,为元末明初风格,形象栩栩如生
汉南甜玉米
南甜玉米
2023-10-26
南甜玉米:湖北的甜玉米,起源于武汉,而武汉的甜玉米起源于南,南是全国最早种植超甜玉米的地区之一。南甜玉米有水果型玉米之称,既可生食,又可熟食,是玉米家族中的娇宝宝。其甜玉米因种子干瘪,在生产管理上比其他玉米难度更大。在种植上,其它地方大多用营养钵育苗移
卫灵公冢
卫灵公
2023-08-19
卫灵公位于唐坊乡卫灵公村北,与农舍一路之隔,东临唐坊村。相传为春秋战国时卫灵公之墓。明清时,家前有墓碑,并有卫灵公庙,一年四季,香火颇盛。春秋时此地属齐国,距卫国都城(今河南猿阳)约300公里,卫灵公因何葬此,无历史记载;且齐亦有灵公,其葬不详。故为疑
兴国金斗山寺
兴国金斗山寺
2023-08-14
金斗山寺位于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东南1.2公里处,东经度25,北纬26度18,经县城红军大桥8公里.古寺名为金斗山寺,传说三面环水,在汉魏时就有卢禅师云游至此,谓其为佛家风水宝地,于是上山坐禅,悟成佛道,九年后不知所综.后人于卢禅师学佛处名为卢禅岩,至今卢禅师学
朱汉苹果
苹果
2023-10-08
苹果:朱苹果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现在已发展种植基地4200余亩,年产量达2.2万吨,先后被认证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远销东三省及北京、河南、安徽等省市。朱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既可以有效规范朱苹果标志的使用,保证产品品质、维护产品声誉,又
汉东城遗址
东城遗址
2023-04-13
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东村6社,地处长江西岸二级阶地。遗址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保存较好区域面积为6.45万平方米,核心区面积约2万平方米。中文名:东城遗址馆藏地点: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唐宋元及明清等出土
平汉粉葛
粉葛
2023-11-07
粉葛:平粉葛主产于共和镇平行政村。平粉葛,粗纤维多,肉质鲜白,无渣,味清甜纯正。有清热解暑、凉血止痢,降血压之功效。煲汤是上等汤料,汤味甘、清、凉、甜;加工后制作的葛粉,可治咽喉痛,解热毒。每年收获季节,港澳地区和国内商人纷纷前来订购,名驰省港澳地区
沈万三水冢
沈万三水
2023-10-22
沈万三水在镇北银子浜底。那是一条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红藻绿,芦茭茂密。人们传说银子浜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坚固。这里埋着沈万三的灵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无数碎银在闪烁,笼罩着神秘色彩。传说,沈万三有一个聚宝盆
汉中新石门
中新石门
2023-10-04
中新石门时代:民国地址:汉中市汉台区石门风景区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2014年,中新石门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汉中东塔
中东塔
2023-10-05
中东塔中东塔,在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东关净明寺内,是一座十一级,高五丈余,方形、实心的砖塔。它是汉中市名胜古迹之一,也是汉台区最早的古建筑。据《中府志》记载:净明寺建于明代洪武八年(公元1360年),建寺时塔已存在,相传三国时西凉庞德曾在塔下养病
汉恒侯祠
恒侯祠
2023-09-18
恒侯祠位于阆中市保宁镇西街,原祠历经火废,现存祠庙为明清重建的一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和墓等组成,占地30余亩,张飞,字翼德,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东汉末年从刘备起兵,刘备定益州称帝后,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
汉柏院
柏院
2023-08-22
柏院位于泰山岱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柏院。现有炳灵门、柏亭、南茶亭等建筑。炳灵门原名东宫门,1956年重建。3间,面阔11.72米,进深8.58米,通高8.3米,三柱五架梁(对接双步廊)五檩前廊式,五脊硬山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