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 相关信息共 6644
鹤峰县博物馆
鹤峰县博物馆
2023-05-24
鹤峰县博物馆馆址位于县城满山红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风景区,为县文化体育局下属二级单位,是恩施自治州唯一拥有基本陈列的县市级博物馆,也是恩施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最多、文物藏品最丰富的县市级博物馆
滁州博物馆
滁州博物馆
2023-05-23
滁州博物馆位于滁州市政务中心西南角,占地面积32786平方米,建筑面积19605平方米,展陈面积4600平方米,库房面积1200平方米,是皖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滁州博物馆现有文物和标本15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15件,三级文物243件
珠海市博物馆
珠海市博物馆
2023-06-26
珠海市博物馆是珠海市文体旅游局(版权局)下辖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建于1985年6月,于1988年10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迁入九洲城。博物馆主要工作包括文物的收藏、研究、陈列,同时对地方历史文物进行调查、发掘、保护、征集,弘扬地方历史文化
吉安市博物馆
吉安市博物馆
2023-08-13
吉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69年,位于市中心城区永叔路80号安市博物馆成立于1969年,位于市中心城区永叔路1998年因城区同城改造,原博物馆建筑拆除后,搬迁到西肖家巷7号毛泽东、朱德同志旧居
湖口博物馆
湖口博物馆
2023-08-07
博物馆位于台山新区行政中心大楼西侧,由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博物馆以浪涌石钟,江湖锁钥为主题,内容包括历史篇,非物质文化遗产篇,民俗篇,名人名作篇,整个博物馆共三层,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浮山博物馆
浮山博物馆
2023-07-08
浮山县博物馆是一所当地临汾地区博物馆,位于山西省浮山县天坛镇神山路。馆内有很多国家珍贵文物,比如外资符号坐佛像、风竹碑、雨竹碑等。2003年6月,浮山县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万字符号座佛像被盗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2023-03-17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克什克腾旗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4月1日,是由原旗文化馆文物组发展而来。隶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文化与体育局。克什克腾旗博物馆设在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修建的庆宁寺内
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
2023-02-22
泉州博物馆位于清源山下的西湖公园北侧,是一座具有闽南建筑风格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占地面积80余亩,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泉州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民终生教育场所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2023-11-21
苏州博物馆成立于1960年元旦,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也是苏州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中心。苏州博物馆馆藏文物21266件/套,其中一级品222件/套、二级品829件/套、三级品8564件/套,尤以历年考古出土文物、明清书画、工艺品见长
古石刻佛经遗址
石刻佛经遗址
2023-05-31
1984年,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考察队在库鲁克皮提勒克塔格山北麓,祁曼塔格山南部方圆120公里的广大范围内发现了总数在2000片以上的石刻佛经。这些数量惊人的刻经石板大多选用黄色砂岩、板岩为原料,唯祁曼塔格山南坡的一处,多选质地坚硬的花岗岩为石料
焕彩沟石刻
焕彩沟石刻
2023-05-24
焕彩沟石刻位于哈密市以北约45公里处。体长33.2米、宽3米、高2米的方体天然石头。碑的南侧右端残存汉文维汉永和五年六月十五日和沙海字样,初刻于东汉。碑的西面左端刻有两行楷书,隐约可辨首行唐姜行本四字及末行贞观十四年六月,为利用汉碑而刻
五丁开嶂石刻
五丁开嶂石刻
2023-04-28
五丁开嶂石刻年代为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位于凤凰街道广汕二路柯木塱村高塘工业区高塘石公园内的一块天然巨石的西北面。刻于1934年。巨石呈不规则蛋形,最长处约12米,最宽处约3米,最高处约4米,占地面积36平方米。上刻李扬敬题五丁开嶂等文字
“百花冢”摩崖石刻
“百花冢”摩崖石刻
2023-11-07
百花冢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百花冢位于广州市白云山梅花坳。是明末广州著名歌女张乔的墓。墓已毁。据莲香集载,张乔墓前原有石碑,刻张丽人墓4字,还有墓志铭。现墓地仅存一块高约3米的大石,上面刻百花冢3个隶书大字。其余均不存
层岩摩崖石刻
层岩摩崖石刻
2023-06-14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潇浦镇红山村洞上组层岩内。此岩属石灰岩溶洞,洞口北向,高20米、宽30米、深300余米,空旷若厅。有涧自岩中出,流水淙淙,横纡如带。层岩叠翠为古江永八景之一。旧时邑人曾避乱其中
秘霞洞石刻
秘霞洞石刻
2023-05-27
秘霞洞石刻位于淮北市相山区,年代为金——明。又称藏经洞,在虎山西麓。洞顶藏经二字苍劲秀丽,有一巨大平台横卧洞口。相传古时有一游乡和尚携带佛经路经此地,适逢山下洪水泛滥,遂将佛经藏于洞内,得免水患。实为相城文士任文石清初所凿,为藏书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