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
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
2023-08-03
石寮红军兵工厂旧址邱氏民宅位于宁化县水茜乡石寮村大屋下3号。为保障红军及游击队弹药供给,中革军委要求中央苏区各省军区及军分区建立兵工厂,尽最大努力生产武器弹药、维修损伤械,保障参战部队的作战需要
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
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
2023-04-13
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位于青羊区,年代为民国。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现建筑占地面积;建设控制地带为建筑向东至建筑台基、向西至建筑台基、向南至祠堂街3.5米、向北1米。
五仙门发电厂旧址
五仙门发电厂旧址
2023-04-09
五仙门发电厂旧址位于越秀区沿江西路421号附近,始建于1901年,现存占地面积约2636㎡,建筑面积约8482㎡,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商办电厂,也是广州历史上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因位于明清时广州城南门五仙门附近,民间俗称五仙门发电厂
红4军留言旧址
红4军留言旧址
2023-04-04
红4军留言旧址位于大田县屏山乡屏山村82号。8月22日,朱德率领红4军第2、第3纵队3000多人进入屏山乡,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进入屏山,大部分都躲进了土堡。村中小街上店门紧闭,街无行人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
2023-03-19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旧址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处清末民国初的仿西方风格学校,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5号,现为北京市鲁迅中学。公元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京师女子师范学堂
越秀山水塔
越秀水塔
2023-11-06
越秀水塔位于越秀山西坡小山岗上,下临解放北路。广州市最早的水塔是1908年建于长寿路的西关水塔,第二座是1928年建于杨箕村石碑龙潭的东山水塔。第三座便是1930年建造的越秀水塔于抗日战争期间被拆毁,西关水塔于1976年已退役拆除,只有越秀水塔保存下来
西塞山
西塞
2023-10-21
西塞在湖州西郊10公里许的弁南乡樊漾湖(即凡常湖)溪湾。明万历《湖州府志》:西塞在湖州城西二十五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唐张志和游钓于此。清雍正《浙江通志》:吴兴南门二十余里,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明水秀,真是绝境
老帽山
老帽
2023-05-21
老帽老帽坐落在同益乡北部群山之颠,距普兰店市区145公里,距安波镇10公里,海拔848米,是大连地区第二高山,普兰店市第一高峰,被游客誉为小珠峰。该山势雄伟,风光秀美,景观多布,野生动植物繁多,该景点虽未经开发,但每年吸引慕名而来的游客已多达万人以上
影珠山
影珠
2023-05-15
影珠位于长沙县北部35公里处,东临京港澳高速公路、西临107国道、京广高铁瞰制交通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分东、西影珠两,呈南北走向,周边30公里,有大小峰峦70余座,分属于长沙县和汨罗市。长沙有民谣:影珠,离天三尺三,人要低头过,马要卸却鞍
蓉山古刹
古刹
2023-06-19
古刹,位于韶关市区河西约2.5公里处的芙蓉山上。芙蓉在汉代已很著名,相传当时有个叫康容的道士在此砌灶炼丹,故后世有蓉山丹灶之名,为曲江二十四景之一,后人在康容炼丹处建庵,芙蓉古刹。1985年,市政府拨款按原貌重新修复了蓉古刹
劳山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
2023-06-01
烈士陵园位于甘泉县劳山乡老山村南约一公里的210国道边上,占地大约实木的样子。整个陵园呈长方形。这里主要安葬的是在革命时期,发生在劳周围的劳战役中牺牲了的红军将士。在甘泉县城内的原中学校园里专门有一座纪念碑。是为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
莲山汉墓群
汉墓群
2023-08-09
汉墓群位于鄱阳县,时代为西汉。莲汉墓群亦称:莲古墓群,为江西省最大的汉代墓群,一百多座汉代墓聚集于斯,全国亦少见,它坐落在鄱阳县莲山乡、桥头乡、谢家滩镇交界处。大部分墓分布在莲山乡的莲花塘、百花塘村附乡莲花塘、百花塘村附近
诸城马耳山
诸城马耳
2023-03-11
马耳位于诸城城南50里与五莲县交界处,海拔717.8米,占地40平方公里,为鲁东南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得名,自古为山东名山。据清乾隆《诸城县志·山川考》载:县境以百计,而马耳居冈脉之脊,南北诸脉络之不属焉者无几也,以是标准之可晰矣
南京将军山
南京将军
2023-03-11
南京将军南京南郊的将军,风景绝佳,却久藏深闺鲜为人知。如今那朦胧的面纱,正在缓缓地揭去,使见到它美貌的人们,惊叹、赞美之余便是久久的驻足其间,留连忘返。南京将军四面环山,淙淙的山泉,汇成了宽阔的河面,阳光下粼粼的波光像一面闪耀着金光的绸缎,成群的白鹭
牵牛山柚
牵牛
2023-12-01
牵牛柚:牵牛柚(varQianniushanhort),清朝中叶由当地在江南为官的罗言商还乡时带回一株柚苗植于今瞿河乡与万林乡交界的牵牛山脚下,产果后,其果肉脆嫩化渣,味甜酸爽口,后人争相繁殖,形成一定规模,取名牵牛柚。民国初年,罗氏家人因该柚销市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