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大田万寿桥 相关信息共 6115
万寿羹
万寿
2023-10-19
万寿羹:又名龟鹤延年汤,是以龟肉和鸡肉合烹的汤菜,营养价值极高。菜名吉祥,喜庆寿筵均宜。选用荆门出产的断板龟与母鸡经过加工处理,剁成3厘米见方块,用猪油爆炒后,倒入沙锅或瓦罐,在旺火上煨至汤汁乳白,肉质八成熟时,端锅离火,待凉后置于中火上煨至酥烂,调好味品即成
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
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
2023-03-23
合浦大田花谷乡村旅游区获评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大田花谷是北海市首个扶贫产业基地乡村旅游区、北海市唯一以三角梅花卉为主题特色,集三角梅培育、销售、科普、研学、餐饮、住宿、观光、游乐、采摘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临夏万寿观
临夏万寿
2023-10-07
万寿观在临夏市西两华里处万倾塬头,依北塬塬头五峰修建,观建于中峰,系河州八景之一。始建于唐初,1983年重建,是西北道教第二大观,与崆峒山齐名。万寿观自上而下,共分七级,为观音殿、真武殿、紫薇殿、玉皇殿、福禄殿、三清殿、混元阁,最高处于1994年建有七级宝塔
罗源万寿塔
罗源万寿
2023-11-13
万寿塔位于罗源县凤城镇南门居委会塔兜街,俗称市心佛塔,为凤城八景之一。始建于唐,明洪武九年重建,明弘治十年建亭以翼之。乾隆五十一年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兆炳倡捐重建塔、亭,以古迹可长留不朽取名万寿。塔为八角形共13层,花岗石塔身间以辉绿岩塔檐,色调分明。
龙门万寿宫
龙门万寿
2023-09-18
万寿宫位于高坪区龙门镇炮台街,宫建坐北朝南,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式,由中殿、前殿、戏楼、左右偏殿、廊庑等组成,主体梁架完好。现存建筑面积1078平方米,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
陈坊万寿宫
陈坊万寿
2023-08-09
陈坊万寿宫位于陈坊乡陈坊老街中部偏南位置,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坐西朝东,砖木石结构,总占地面积870平方米。走近万寿宫,大气磅礴之势跃然眼前,飞檐翘角,门厅廓然,紫棕色的外壁浮雕三个鎏金大字万寿宫,不由得令人仰视。左右两侧,石狮蹲守,好不威风
万寿园景区
万寿园景区
2023-10-30
万寿园景区位于三清山南麓,以祥寿文化为主题的景区。万景区内奇峰巧石天然浑成,仙峰秀色中蕴涵着中国传统祥寿文化和道家修身养性之道。整个景区就如同一座天然盆景,景区内景点以精致神韵见长,各景点景观契合祥寿文化主题,启示健康养生之道
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
2023-05-16
西山万寿宫,是为纪念晋代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宫殿。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道教认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的处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栖身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
闵孝万寿宫
闵孝万寿
2023-04-13
位于闵孝老街后街下段转角位置的万寿宫,占地面积约700m2,四周封火砖墙高出整个屋脊3m,外形看似桶子屋。中文名:闵孝万寿宫地理位置:闵孝老街后街下段转角位置占地面积:约700m2外形:似桶子屋
谷城万寿宫
谷城万寿
2023-04-25
万寿宫位于谷城县盛康镇前街,又名江西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道光元年(1821)维修。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现存正殿和戏楼,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
大田镇东桥
大田镇东桥
2023-10-26
位于城区的均溪河上,始建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是一座多孔石拱廊,桥长30米,宽8米,拱高26米,时称东溪虹影。1985年,县人民政府重修镇东桥,在桥头留有碑文。修葺后,的造型更加雄伟壮观。有诗句大桥飞南北,景象胜天虹,亘古岿然立,智慧建奇功
大田新增一个3A级旅游景区,共5个!
大田新增一个3A级旅游景区,共5个!
2023-08-26
大田新增一个3A级旅游景区,共5个!:按照国家标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经有关县(市、区)文旅局推荐,三明市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三元万寿岩文旅小镇景区、沙县荷山红色旅游景区、大田五彩大石景区、清流冷泉小
桃川万寿宫
桃川万寿
2023-06-13
桃川万寿宫位于道教洞天福地中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桃花源境内,桃花源位于湖南桃源县境内,是大诗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桃川万寿宫始建于晋代,原名桃源观,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桃花源境内最早的建筑之一
荆州万寿宝塔
荆州万寿宝塔
2023-06-08
万寿宝塔在沙市市区西南之荆江大堤象鼻矶上,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于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动工,嘉靖三十年建成。为当年袭爵于江陵的辽王朱宪尊其母毛太妃之命为嘉靖皇帝祀寿而建,其后,间有修葺
大安万寿宫
大安万寿
2023-10-13
何市万寿宫位于自贡市大安区何市镇人民政府内,距离市中心23公里,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培修,坐东向西,由踏道、抱厅、轩和正殿组成。穿斗抬梁混合木结构建筑,两山式风火墙、顶盖青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