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大苏计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朵家梁遗址
朵家梁遗址
2023-04-20
朵家梁遗址位于古浪县胡家边乡保和村西南2公里朵家梁。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遗存。面积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彩陶双耳罐、夹砂红陶罐和灰陶罐20多件及骨锥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分布与内涵有重要价值。
北后山塬遗址
北后山塬遗址
2023-05-29
北后山塬遗址位于清水县白沙乡下店子村北段台地上。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山体东侧的水冲小沟为界;西:以西侧上山大路为界;南:以山脚下店子村村民院墙为界
永凝堡遗址
永凝堡遗址
2023-07-08
永凝堡遗址永凝堡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5公里永凝堡村1957年3月,该村村民取土时发现了重要铜器300余件,其中在一件鼎器内壁有铭文2行8字:□□乍(作)父丁宝鼎□□。簋一器内底有铭文:乍(作)永商彝殴
忻府向阳遗址
忻府向阳遗址
2023-07-05
向阳遗址,位于忻府区豆罗镇向阳村东约500米的牧马河北岸台地上。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未调查发掘。文化层堆积厚0.5~2.5米。采集有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蓝纹和绳纹等
栗树沟遗址
栗树沟遗址
2023-09-02
栗树沟遗址,在市区西南20公里的栗树村东北,东靠白道河,西临王沟,南接大寨坑,北邻腰地。地处丘陵地带,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高度减落,四周平整,最深文化层约3——5米,内涵丰富,南部断层发现动物骨堆,陶窑烧土
犁岗古文化遗址
犁岗古文化遗址
2023-09-01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
崔家寨遗址
崔家寨遗址
2023-08-19
崔家寨遗址位于无棣县水湾镇崔家桥村北,明代永乐年间盘陀台成墓地,改名崔家寨。崔家寨北面有土屋白云居,门悬黑底金字匾额白云深处,遗址内有明代古柏树24棵和成片的冬枣林,被当地群众誉为长耳鸮自然保护区,曾有村民掘土时发现刀币和陶砚
五代监军城遗址
2023-08-13
五代监军城遗址位于界埠镇吴家村,是一座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城址,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城内尚遗存有残土城垣,为黄土所筑。据清同治九年修《新淦县志》记载,五代十国吴天祐七年(公元910年),杨隆演建国曰吴,淮南节度判官严可求请置制置使,在新干设城
长岗战斗遗址
长岗战斗遗址
2023-03-28
长岗战斗遗址,位于集安市清河镇长岗村南侧2千米的山路上。长岗村位于集安城西北18公里左右的山沟里,东南是老岭山脉巍峨的群山,西北是老岭支脉,向北翻过岗梁便是八宝沟、东岔沟。战斗遗址在长岗村稍偏南的山路两侧,距村子将近2公里
龙龟山寺遗址
龙龟山寺遗址
2023-09-15
龙龟山寺遗址位于叙永县大石乡互助村三社龙龟山,北距龙龟河150米。建于明代。坐东北向西南。现存放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三年的大石乡龙龟山寺的被埋于庙基及周围的二百尊石刻造像。遗址正前方石梯下有一牌坊,上刻文字记载建庙过程
大旺海鹰博览中心
旺海鹰博览中心
2023-06-27
两广门户旅游新天地,肇庆千里旅游长廊、非常规、特色军事旅游地带,中国最大的立体型军事主题世界景观,中国最具军事特色的创意产业基地,集军事旅游、军营特色为一体——旺海鹰博览中心,位于两广(广东、广西)结合部,贴321国道,处封开县与梧州市中间,交通十分便利
昌教林氏大宗祠
昌教林氏宗祠
2023-06-25
林氏宗祠位于顺德区杏坛镇昌教村,1276年宋景炎年间由新会大江乡开族到顺德昌教乡,祠堂最初建于元、明朝之间,早期规模比较小,于清朝乾隆年间进行大规模扩建,最大建筑面积清同治年间达十亩地之大,现存建筑实体也有5亩之多
大浮秦氏墓群
浮秦氏墓群
2023-05-19
秦氏墓群当地人俗称秦坟,其中包括宋朝秦觏墓和明朝秦瀚、秦梁父子墓,主要的祭祀建筑均被毁于文革。墓园北侧坟堂内有墙碑,称此地为秦氏故墓。秦觏墓园位于南坡,用黄石砌筑园墙,内有罗城、坟丘
刘家店镇大桃
刘家店镇
2023-06-09
刘家店镇桃:刘家店镇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0公里,总面积3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人口1.1万。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山区水利富民政策的落实,全镇人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发展以蟠桃为主的果品生产专业镇,果品种植面积已达5万亩,年产干
俞大猷生祠碑记
猷生祠碑记
2023-11-18
猷生祠碑记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梓荫山东北麓。据民国《镇海县志》载,碑始刻置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现由亭、碑组成。亭面阔一间,进深1.4米,地面铺设错缝横铺的青石板。水泥圆柱、柱础,人字架梁柱,上有人字坡硬山式筒瓦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