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大通明长城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
2023-10-24
堡城明代兵营遗址地址:黄沙镇堡城村时代: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明永乐三年(1405),湘粤边境匪患猖獗,朝廷便从茶陵卫调集数百官兵前来清剿、镇守,始筑黄沙堡。堡城占地35000余㎡,开东南西北四门,四周筑以城墙
栗源堡城遗址
栗源堡城遗址
2023-10-24
栗源堡城遗址地址:栗源镇复源村时代:明类型:古遗址级别:省级概况:明永乐九年(1411),湘粤边境匪患猖獗,朝廷便从茶陵卫调集数百官兵前来清剿、镇守,始筑黄沙堡。堡城占地3万余㎡,开东南西北四门,四周筑以城墙
大樊家巷倪氏住宅
樊家巷倪氏住宅
2023-05-03
樊家巷倪氏住宅民国民居,坐北朝南,以火巷为界,分东西两组,建筑面积321.02平方米。大门北向,八字形磨砖门楼。东组建筑前后两进,前为厨房及书房,后为三间两厢住宅。西组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进面阔三间,第二进三间两厢。房屋西侧巷内有六角水井一口
新中国水土保持第一山--大泉山
新中国水土保持第一山--泉山
2023-03-25
新中国水土保持第一山大泉山年代为1955年,位于阳高县大白登镇泉山村。2018年12月25日,新中国水土保持第一山大泉山被公布为阳高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北至天大高速公路南,东至高官屯村、南杨官屯村西南,南至四姓庄东北,西至王千户村、官庄村东
石溪村刘氏大宗祠
石溪村刘氏宗祠
2023-04-28
石溪村刘氏宗祠年代为清道光十年(1830),位于前进街道前进村石溪天禄街8号。建于清道光十年(1830),历代有重修。坐东南朝西北。三间两进,占地面积133.6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青砖石脚。天井左廊墙壁上嵌有1924年黑色砚石碑《学成堂重修祖祠碑记》
程罗堡庙山遗址
程罗堡庙山遗址
2023-06-09
庙山遗址周代遗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程罗堡村,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3米左右,内涵丰富,地面采集有石器、陶器(片)等。该遗址对于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四道沟“人圈”遗址
四道沟“人圈”遗址
2023-03-23
四道沟人圈遗址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四道沟人圈遗址年代为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承德市隆化县湾沟门四道沟自然村。2008年10月20日四道沟人圈遗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高尧遗址
东高尧遗址
2023-08-18
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汉,位于临沂市苍山县庄坞镇东高尧村南,东靠武河,西邻临沂郯城苍山公路。2006.12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
2023-05-26
新立辽代建筑遗址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富屯街道新立村樱桃沟村民组西北约100米的黄土台地上,在北镇市区西北约8公里。这里地处医巫闾山中段东麓的三道沟沟内,遗址所在黄土台地背倚骆驼山,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季节性小河,周围群山环抱,风景殊绝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2023-07-27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因运河的开通而繁荣。遗址出土了唐宋时期中国南北方十几个窑口的大批瓷器,发现唐代沉船8艘,发掘出土3艘,还发现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码头
石摞摞山遗址
石摞摞山遗址
2023-10-01
石摞摞山遗址位于陕西省佳县朱官寨乡公家洼村东约3公里处的石摞摞山峁上。遗址坐落在石摞摞山山峁上,山峁一周依山以未经任何雕凿的石块、石片砌成不规则的城垣,长约1000米。现存残断、颓圮的城垣七段,残高0.5~2.6米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
2023-09-20
红军坝溪会师遗址红军坝溪会师遗址,位于今德旺乡坝溪村河边的河坪里,距德旺乡政府10余公里。1934年10月7日,红六军团17师50团在甘溪战斗中掩护红军主力撤退,激战数小时,完成掩护任务后与军团主力失去联系,独自转战寻找红军主力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
2023-06-16
洪裕邝公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驻地遗址位于岭山镇太公岭村岭顶,GPS坐标:北纬22°5511.6,东经113°4848.5,海拔高程36米。该遗址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太公岭邝氏家族十六世祖邝洪裕所建
石沟坪遗址
石沟坪遗址
2023-10-08
石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乡圣泉村,大部分在西汉水和干沟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和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西周、春秋和汉代等
乔寨文化遗址
乔寨文化遗址
2023-09-01
乔寨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睢县匡城乡西北角。承匡城是春秋时宋之城邑。周朝秦康公,假借刚即位的周匡王之名在匡地筑城,后还宋,名承匡城,已有26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