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大鹏半岛旅游攻略 大鹏半岛在深圳的哪里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北魏孝文帝长陵
2023-10-27
魏孝文帝长陵位于洛阳北边的邙山上,共一大一小两个墓冢,两冢相距约100米,当地俗称大小冢。大的高约35米,为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长陵;小的高约23米,是文昭皇后高照容之陵。据考古发现,魏孝文帝长陵陵园为长方形,总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
观日岩
2023-04-28
观日岩位于蜈支洲岛的东南悬崖处。站在岩上凭海临风,俯瞰全岛,辽阔的南海尽收眼底。悬崖下面,怪石嶙峋。当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也可以乘快艇环岛一游,石景千奇百怪,观日岩就像一尊天然大石佛,又像一只巨龟缓缓爬向大海,期望回到自己的故乡,故又称金龟探海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
2023-06-12
湖南萱洲国家湿地公园是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的,坐落于湖南省衡山县与衡东县的交界区域,主要包括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工程衡山县、衡东县境内主库区和洪泛淹没区,与之相连的龙阴港(河)、黄泥港(河)、大源江及其周边的洪泛平原区和部分水稻田
高尔寺山
2023-06-01
高尔寺山山顶为康定与雅江两县的天然屏障,过新都桥向稻城亚丁方向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因为这段路是有名的川藏南线一段,因此一路上都能遇到不少进藏的大货车,前段路公路两边植被丰富,树木成荫,过半山腰后看山顶则全被高山草甸所覆盖。
北洸万亩生态园
2023-07-07
北洸万亩生态园区位于有天然氧仓之称的太谷县北洸乡境内,坐落于嵯峨的凤山脚下,地形为半丘陵区,地域涉及南张、北张、南洸、井神、西山底等村,总占地面积1.5万亩,是北洸乡5万亩绿色产业带的精华展区和发展大生态产业经济的一枝奇亮之葩
沐英墓
2023-04-01
幸运的是其中一件国宝级的青花大梅瓶为一文物商人所购,得以保存完好,并于1952年归为国有,成为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因该瓶上绘有西汉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图案,得名为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
藤县龙母庙
2023-09-06
藤县龙母庙是西江流域与广东悦城龙母庙、广西梧州龙母庙(龙母太庙)并名的庙宇。位于广西藤县西江大桥下的胜西村,经南宁至梧州二级路到县城可到达。是传说古代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的出生地。北宋《太平寰宇记》曾对藤县龙母庙位置作了记述
花洲腾龙
2023-09-06
花洲腾龙花洲腾龙位于县城北八十里的国安乡花洲村。该地蜿蜒的十九座巨峰,起伏有序,若腾云之蛟龙,当年太平天国革命利用其险要地形作为首义地点之一。至今还有建立团营以拜上帝会升旗仪式命名的北降坪、与清军鏖战地点命名的大血坪、打制兵器炼铁炉遗址等
环江文雅天坑
2023-09-04
文雅天坑位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文雅村,距县城52公里,通过洛阳镇的华山有12公里四级沙路与外界联接。文雅天坑被第22次中英探险队的专家们称为中国第二大天坑群,其中哥爱天坑直径约500米,深度约400米,像一个巨兽怒吼着的大嘴一样的张开,俯瞰天坑底部
南淝河
2023-07-28
南淝河源头,是一条清清的小溪,溪流上方有一座古老的红石桥,河畔长着成片的芦苇和菖蒲。如果说大石碑是南淝河源头的地标,那么红石桥则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这里曾经是寿县刘岗镇通往长丰双墩镇的交通要道,年复一年人们推着独轮车从桥面走过,红色的石桥上留下了深深的车辙
双桥烟雨
2023-11-07
双桥是指西郊泮塘附近的珠江大桥。珠江大桥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它横跨在泮塘、大坦沙滘之间的珠江东西两支流上,分成东桥和西桥,故称为双桥。这里是广州通往广州西边和南面的重要交通要道,过去人们过桥,靠的是一叶扁舟,大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之叹
平湖东湖景区
2023-10-19
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年),由九条河流汇聚而成,古时喻为九龙港,俯瞰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是平湖市的城中湖。景区不算大,游人非常少,比起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少了些韵味。最具特色的是湖里的西瓜灯,晚上会点亮,非常好看
悟真西寺
2023-05-05
悟真西寺院内大雄宝殿飞梁画栋,殿内18米长的泥胎大卧佛雕塑,神态安然、佛光辉映,两边山墙上的雕塑精巧细致,色泽鲜艳,再现了佛教文化的恢宏与博大。悟真西寺乘车路线:(1)西安火车站乘西安→蓝田高速,换车至景区;(2)西安体育场乘926路公交,换车至景区
茂名灵惠寺
2023-06-29
灵惠寺为唐代古刹,始建于公元714年,毁于明清,是粤西地区历史悠久的寺庙,建成后是粤西地区最大的丛林之一。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大和尚应相关部门及广大信众祈请,于2004年承接重建灵惠寺。现重建的灵惠寺位于茂名市森林公园后侧,占地面积200多亩
东莞苏氏宗祠
2023-06-16
苏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胜和蚝岗大围。该祠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苏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