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天医处摩崖石刻、枕流漱石摩崖石刻 相关景点共 7500
孔子击磬处
孔子击磬
2023-08-27
孔子击磬位于汲县城南关。亭高约5米,门楣上有玉振遗韵石刻。亭内有御碑一座,刻孔子击磬5字。碑刻诗一首,为乾隆皇帝手书。
柴经石刻
柴经石刻
2023-05-17
柴经石刻于海曙区集士港镇深溪村长寿寺山门前,由两通敕命碑及一匹石马构成,均刻于明嘉靖年间。两通石碑并排放置,一通立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碑额上镌敕命碑三个篆体大字,全碑长1.88米,宽0.94米,全文皆由正楷书写就,共49行,内容分上下两部分
朝阳岩石刻
朝阳岩石刻
2023-06-14
朝阳岩位于永州市零陵城区大西门对面,潇水河西岸之临江峭壁,是永州八景之一,这里泉水激石、红霞映阁、鸟鸣雾林、风景旖旎,素有朝阳旭日之称。唐永泰二年(765)道州刺史元结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维舟岩下,喜其山水秀丽,崖石奇绝,因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岩
天下清规石刻
天下清规石刻
2023-08-11
唐怀海禅师从马祖道一受业,后居奉新百丈寺,传授禅宗寺院共守的规则《丛林清规》,叫做禅门规式,世称《百丈清规》,为禅宗寺院的僧职制度、仪式等作出规定。设置十务,分司各事;规定僧侣在修道的同时,必须参加农业生产,自食其力,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农禅的生活
九十九盘石刻
九十九盘石刻
2023-08-07
九十九盘石刻在庐山圆佛殿西、登山小道旁。路旁绝壁间,宋、元、明、清以来题刻甚多,约有九十九盘,笔力刚劲,引人入胜,如:白云天际、清虚灵台、烟霞深处、天半、南无佛、土地等,字体不一,笔锋各异,对研究古代书法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庐山锦绣谷底有一溪流,名锦涧
龙龟山石刻
龙龟山石刻
2023-09-07
龙龟山,位于叙永县城东北大石乡境内,因为该山傍水耸立,玉带缠绕,沿河两岸山丘如龟,形成众龟朝龙之势,因而得名龙龟山。山上殿宇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是从江西迁徙来此的一群商人集资修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迁,龙龟山寺一度被毁坏
高峰寺塔及石刻
高峰寺塔及石刻
2023-09-15
高峰寺位于小青龙河口与沱江汇合,距市区东而约四公里的狮子山。始建于宋代,原名铁龙寺,嘉庆十二年间更名为高寺。寺院内高寺塔坐东向西,通高三十0三米,九层、八面体、石结构,攒尖顶,极具镇狮子、锁江龙、兴文运之威仪。塔内有台阶五十又六级,可旋至五层
太阳山乾初洞摩崖题刻
太阳山乾初洞摩崖题刻
2023-09-08
太阳山乾初洞摩崖题刻时代:宋地点: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A区:东侧延伸100米,西至公路东边,南至洞口以南50米,北至洞口以北50米。B区:东从A区外延100米,西同A区,南、北各外延120米
郁林观唐隶宋篆摩崖
郁林观唐隶宋篆摩崖
2023-07-17
唐隶宋篆摩崖在花果山山门以西不远处,原有建于隋代开皇年间(581—660年)的郁林观,14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够指出它的遗址所在之处,完全得益于石壁上的那块唐碑《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2023-05-20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南朝(494年)丹阳县胡家桥仙塘湾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景帝萧道生,字孝伯,明帝萧鸾之父
芦医庙
2023-05-06
庙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上街村,又名扁鹊祠,据传初建于西汉洪嘉三年(前18年),宋、明、清历代皆有重修。其主要供祀扁鹊,而后历代名医也依次左右列内受祀。其建筑群坐北朝南,原有规模5000平方米,围绕中轴线,由南向北
水城县医协会旧址
水城县协会旧址
2023-09-24
水城县协会旧址水城县协会旧址位于老城区光明路129号,民国时期建筑,悬山顶穿斗室木结构,石洞三间10.85米,进深10.6米,檐高4.2米,此房前带廊,廊深1.8米。原为陆科文旧房,1952年为公户,作水城县协会办公看病用房,现保存完好,内住户为郭思泽
江山会景处
江山会景
2023-05-01
摩崖,高233厘米,宽77厘米,楷书,字43厘米,年、月名款字13厘米。据明嘉靖18年田汝成《游广西诸山征》所载,这里的叠彩亭明代为聚景亭,江山会景当是为该处风景点题而作。江山会景是羽卿留在叠彩山的第三件作品,字形端庄严、健劲有力。
召伯听政处碑
召伯听政
2023-05-09
召伯听政碑类别:石刻时代:清地址:宜阳县香鹿山镇甘棠村,召伯听政碑,召伯听政碑简介,召伯听政碑洛阳市宜阳县召伯听政碑旅游指南
长秋山摩崖造像
长秋山摩崖造像
2023-11-06
在成都市蒲江县长秋山。长秋山,传说为二十四治中的主簿山治。造像位于山巅太清观附近。现存7龛,有太上老君、女真、力士等像,并且有反映唐玄宗时,丹棱龙鹄山女冠杨正见来长秋山食人形茯苓白日飞升成仙故事的雕刻。据造型推测,大多数属唐代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