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太原解放纪念馆 相关景点共 2063
南充市解放纪念碑
南充市解放纪念碑
2023-09-18
南充解放纪念碑是民国13年(1924年),南充驻军师长何光烈在此修建木柱砖墙螺旋塔,民国16年(1927年),军阀罗泽洲镇压刘伯承领导的顺泸起义后,拆除螺旋塔,在原址建戡乱纪念碑,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后改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
2023-05-12
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旧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东黄水村,建筑面积90平方米。1948年10月,太原解放战役打响。为了保证部队的充足供应,中共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决定,以专员薛同连、副专员彭伯州为首,组织成立支援太原战役后勤指挥部,负责动员所辖10个县的支前工作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9-24
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坐落于黔灵公园内的黔灵湖畔,背山面湖,群山环抱,松柏环绕,庄严肃穆。这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对解放贵州省而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崇高敬意,是贵州人开展革命纪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和缅怀先烈的重要场所
广州解放纪念像
广州解放纪念像
2023-11-07
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中央。为纪念广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作者是尹积昌。该解放纪念像由于历史原因被拆除。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潘鹤、梁明诚。纪念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基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
下解放桥头堡旧地
解放桥头堡旧地
2023-03-29
解放桥头堡旧地,位于集安市太王镇下解放村,距市区以东9公里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遗迹。如今仍是重要的边防区域。遗址保存较好,该桥头堡位于集安市太王镇下解放村,距市区以东9千米处。始建于1938年,是日本人建筑
太原双塔
太原双塔
2023-05-12
太原双塔位于太原市东近郊的郝庄永祚寺双塔颇有文风塔的深厚色彩,是太原城的象征和标志。双塔以其高度而言,在全国所有双塔中位居首位。双塔本名宣文塔,因纪念宣文皇太后资助建塔的功德而得名。双塔落成于万历四十年(1612),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桂林解放桥
桂林解放
2023-04-30
解放桥是桂林市东、西交通要道,重建后桥宽45米,长284米,造型美观,轻盈流畅。伫立桥上,东望七星公园,西见闹市,北可看伏波山、叠彩山、独秀峰、南可眺望象山、穿山、南溪山
济南解放阁
济南解放
2023-11-09
解放阁是泉城——济南市的著名景点,位于原济南旧城城墙东南角,黑虎泉东侧,隔护城河与黑虎泉相望。阁址为1948年济南战役,人民解放军攻克济南时(1948年9月24日)的攻城突破口处
太原五中校史馆
太原五中校史馆
2023-05-12
太原五中校史馆位于迎泽区青年路太原五中勤勉楼内。太原五中的前身是1906年在清贡院旧址上创办的山西公立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山西省立模范中学堂,1913年更名为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1935年更名为山西省立太原中学校,1953年更名为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
“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群雕
“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群雕
2023-11-21
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群雕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群雕,作为东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核心,是为纪念五卅运动60周年和上海市总工会成立60周年而建造的,于1985年5月7日上海解放纪念日正式落成
太原工程队旧址
太原工程队旧址
2023-03-24
太原工程队旧址位于杏花岭区坝陵桥街道办事处新开巷社区新开南巷27号,年代为民国。太原工程队旧址为太原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
2023-09-06
柳州市解放纪念碑位于广西柳州市柳侯公园内,原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阵亡将士纪念塔,建于1932年8月,塔高13.1米,原塔座有李宗仁、白崇禧作的序,塔身有黄旭初题词:捐躯报国,气壮山河;千秋万载,式是巍峨以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第七军将士
解放天津战役突破口遗址
解放天津战役突破口遗址
2023-03-21
2002年,天津市政府修建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纪念解放军战士的丰功伟绩。依复兴河而建的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分左右两座并排矗立。靠近西侧的纪念碑底座上,雕刻着解放天津突破口纪念碑字样,东侧的纪念碑上力一不规则的石头上铭刻着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
太原皇庙
太原皇庙
2023-05-12
太原皇庙是明、清两代帝王、皇族和文武祭祀先祖和庆典的场所。现存皇庙建制仅存太原这一孤例。太原皇庙比北京的太庙早建48年。它的建筑特点采用黄琉璃瓦顶及龙形装饰,是人世间最高的等级,在山西也仅此一例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
2023-05-30
清凉山解放日报社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城东清凉山。《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创刊,1947年3月27日停刊,共办2130期。报社第一任社长秦邦宪(博古),后为廖承志。报社分部、新闻部、采通部、副刊部、评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