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婺源古代民俗博物馆 婺源民间民俗展览馆 相关特产共 1921 条
龙嘴大铜壶“茶汤”
2023-06-11
龙嘴大铜壶茶汤:大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壶。它重20公
龙嘴大铜壶茶汤
2024-01-12
龙嘴大铜壶茶汤:大南市食品街、古文化街等少数几个地方的小吃摊中,常能见到用奇特的龙嘴大铜壶冲茶汤卖的情景,这是颇具民俗特色、十分引人注目的场面长竿挑着由两块棱形木板带红穗组成的幌子,木板上分别写着茶汤二字。幌子旁边的台子上座着一个特制的龙嘴紫铜大壶。它重20公
烤饵块
2023-12-22
烤饵块:烤饵块是云南大理当地的一种民俗小吃。是用煮熟的大米饭压成块状,通常是圆形薄饼状。在炭火上面烤制,然后涂上酱料和菜陷即可。大米的清香搭配酱料的风味,是云南人民普遍喜爱的食品。做法与糍粑相同。但糍粑的原料是糯米,饵块的原料是大米。糍粑是糯米做的,软而粘,饵
乳山小伏虾
2023-10-09
乳山小伏虾:据一些民俗学家考证,虾类海产品经腌制后能够生吃的,全国唯有乳山的小伏虾。小伏虾属于磷虾族系,全世界海洋的深水区、浅水区都有它们的族亲。而为什么只有乳山小伏虾能够生吃呢?是产地特殊的原因。小伏虾与乳山的著名贡品秦米同在一个产地。在这个区域内生长的磷虾
石码肉粽
2023-09-14
石码肉粽:石码肉粽粽子是我国人民喜爱吃的民俗米制品,有碱粽、咸粽两种。碱粽即甜粽,用糯米拌食用碱而成。咸粽有肉粽、菜粽、豆粽等五、六种。粽子古称角黍。据载,战国后期楚国政治家、大诗人屈原(前340至前277年)在官场屡被贬职放逐,于农历五月初五之日再次被贬逐湘
西安柳编
2023-12-30
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知道二十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柳编制品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手工艺品,编筐、编篓,家家都有。这是因为这种工艺的原料来源十分
美术陶器
2023-12-03
其造型设计将古代、民间、现代艺术合而为一,制成的坯体将艺术性
南昌瓷板面像
2023-09-27
瓷板画像源远流长,它融古代、西洋的技艺于一体。在南昌市民间有着深厚肥沃的土壤,除了由于工艺美术厂的艺人们成批绘制外,市内大街小巷中,许多个体的民间艺人也以绘制瓷板画像为职业。这些大店小铺中瓷像高悬,琳琅满目。他们绘制
娄底灵芝
2023-10-27
娄底灵芝:灵芝,俗称灵芝草,古代又称为仙草、瑞草等,在民间有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美誉。功效本草纲目》记载,灵芝益心气,人心充血,助心充脉,安神,益肺气,补肝气,补中,增智慧,好颜色,利关节,坚筋骨,祛痰,健胃,活血。现代中医学认为:灵芝有滋补强身、益气宁神、健
花旗参炖乌鸡
2023-09-23
花旗参炖乌鸡:花旗参炖乌鸡花旗参炖乌鸡:秉承古代中医药膳同源理论精华,取正宗产地中国泰和武山村纯种乌鸡配伍名贵进口中药材花旗参,聘请专业老中医现场指导,采用传统民间养生保健配方,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精心炖制而成。汤中花旗参具有补气健脾、益气养血,抗衰老养颜之
红桃粿
2023-11-11
红桃粿:民俗年糕。又名红曲桃。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有些地方叫作粿桃。制桃粿分皮与馅两个部分。皮用大米作原料,加红米曲用家庭碓臼舂捣成粉红色细滑粉末,然后用温水搅拌搓捏成大块团状,下蒸笼至半熟取出,在砧板上反复揉锻,即可
楚雄饺子
2023-12-17
楚雄饺子:楚雄饺子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
子洲果馅
2023-12-28
南乡民俗青年男女订婚,男方要送女家8至24个馃馅为礼,平时也作为礼品馈赠亲友。最早出名的是子洲周家碱镇的馃馅,又叫大花馃馅。周碱馃馅香喷喷,枣馅可口千层层。子洲果馅的皮薄层多外表酥黄
长坑米糍
2023-09-19
长坑米糍:民俗小食。以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资重本地糯米有小术、大术两个品种,夏术、秋术两次收成。做上品麻糍要用秋收大术。将糯米淘净浸透沥干,置石臼中边舂边翻,边翻边舂;越是磨洋工,它
荔波水族马尾绣
2024-01-11
荔波水族马尾绣:中国少数民族古代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水族人民具有独特的刺绣艺术,其种类很多,主要有平绣、马尾绣、空心绣、挑绣、结线绣、泡绣等。但在这些绣品当中,由于水族马尾绣选材奇特,绣工复杂,制作精美,加上这种独特的刺绣品和刺绣技术在水族民间还广泛地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