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婺源旅游攻略 婺源旅游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 相关景点共 7301 条
婺源鸳鸯湖风景区
2024-01-10
鸳鸯湖位于赋春镇,和文公山一样,是婺源西线景区之一,包含在婺源风景区通票内。这里是野生鸳鸯越冬栖息地,又因为鸳鸯本身的爱情寓意,景区内也建起了爱情长廊之类的人造景观来烘托浪漫氛围。不过,相比之下,依然是自然景观更加夺人眼球,适合观鸟拍照
婺源长滩村
2023-08-09
婺源长滩村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神秘,这里也素有八面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四季分明,风光秀丽。据说这个小村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但是古老的长滩村已经极为破烂,破烂得给人有些摇摇欲坠的感觉
婺源通济桥
2023-08-09
通济桥位于婺源思溪村口泗水之上,建于明代,上面的廊亭长约22米宽约3.8米,是一座两孔廊桥。通济桥和桥上的如来佛柱是古时村落水口组合建筑的孑遗。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思口镇思溪延村景区内类型:桥历史建筑游玩时间:建议1015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
婺源大夫第
2023-08-09
大夫第位于婺源李坑村,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是一个五品奉直大夫李文进的官邸,内部装修极其讲究。李文进的官不是通过科举考试取得的,他本是个在广东经营茶叶的富商。太平军起事后靠给清政府捐款捐了个五品官,这个官是虚职但享有特权
婺源熹园
2023-08-09
熹园,位于婺源县城汤村街上,左倚锦屏山,右傍星江水,是一座绝妙的江南园林。熹园融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于一体,由阙里牌坊、引桂桥、尊经阁、朱家庄、紫阳书院、草堂、朱绯塘等景点组成。园区内山环水绕,花木葱茏,曲廊蜿蜒,楼台影映,步移景异,悦目赏心
婺源双河村
2023-08-09
双河村在婺源的清华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江西省的徽派村庄,小桥流水人家是所有这些村庄的标准配置,那些建筑大多数都比较典型的白墙黛瓦,马头墙,双河村来的人不是特别多,因此显得比其他一些村庄安静不少,但景致却也是有点惊喜的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2023-03-12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婺源石城
2023-08-09
•每年的11月中下旬是赏枫叶拍晨雾的好时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石城是一座山的称呼,也叫石城山,山脚下就是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山上分布有两个村庄:程村与戴村。被青石板古驿道贯穿整个村庄的叫戴村,而那粉墙黛瓦的古民居在烟雾中若隐若现的是程村
婺源申明亭
2023-08-09
申明亭位于婺源县李坑村,是李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古时作为村里聚会的场所,每周对村民进行赏善罚恶,颇有点现今议事厅的味道。凡是村中经审查有过错的人,不许从亭中走过,而必须从亭边的石头小径低头绕过,以思悔改
婺源文公山
2024-01-10
文公山中有朱熹祖墓,因其谥号文公而得此名。朱熹祖墓周围有朱熹亲手栽植的24棵杉树,寓意二十四孝,但至今只留下16棵,最高的那颗有江南南杉王群之誉。山上有十万亩郁郁葱葱的山林,环境很好。文公山座落在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得名于理学大师朱熹,朱熹即朱文公
婺源五龙山
2023-11-14
导游:五龙山位于赣皖两省交界,主峰1580米,山高地沃,雨量充沛,山体宽厚,绵延小山如诸候朝圣般圃伏在周围,终年云雾起舞,壮如五龙,故得名。介绍:春天的五龙山,郁郁葱葱,山花烂漫,站在山顶俯视山脚的徽州村落
婺源茶坑
2023-08-09
从庆源到汪槎村可以途径茶坑,有花田,有流水,有竹林。两边都是梯田,村落多是老人和留守儿童。很小的小山村,一条溪流串流而过,走在石板路几分钟可以走出村庄。茶坑是一个很小的村庄,摆满了许多木板,到处都能闻到木头的味道。
汪口俞氏宗祠(婺源宗祠)
2023-11-14
汪口俞氏宗祠位于婺源县城东北30公里处,占地面积一千多平方公尺。建筑为清代中轴歇山式,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有大中小的各种形体和各种图案一百多组。刀法有浅雕、深雕、透雕、圆雕、细腻纤巧,工艺精湛,风格独特,被古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婺源敬序堂
2023-08-09
思溪敬序堂最初的出名是因为《聊斋》影视中的大量镜头在这里拍摄。敬序堂是思溪村较大的古民居,而且是保存最完美的商宅。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创建人俞文杰,又名继机,字锦三,例授修撰佐侍郎、贡生。敬序堂由庭院、正厅、后堂、花厅、厨房及花园组成,占地达一亩多
婺源岩前村
2023-08-09
岩前村全体村民集聚一村而居,岩前又名桂岩,古有西乡大岩前之称。村委会辖7个村民小组,430户,1460人,耕地面积1813亩,其中水田1518亩,主产稻谷。1984年前称岩前大队,1984年后改成岩前村委会,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