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宁波之美——这是一首写给溪口的情歌上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博山酥鱼锅
2023-12-09
博山酥鱼锅:酥鱼锅是最具博山民间特色的名吃。过年时,几乎家家都做个酥锅,因此又叫年下菜。客人来了,盛上一盘酥锅当下酒菜,又快捷又方便。邻里、亲朋之间,也有相互赠送品尝的习惯,都说尝尝我做的酥锅。弦外之音大有博山的酥锅合我其谁的意味。
阳明打糕
2023-12-06
阳明打糕:打糕,是朝鲜半岛上的韩国与朝鲜两国人民以及从朝鲜半岛迁徙到中国东北三省的朝鲜族的传统食品,是把糯米(江米)煮熟后反复捶打而成的,做打糕绝对是个体力活儿,最主要的是可以锻炼臂力。食用时切成块,蘸上豆面,白糖或蜂蜜等,吃起来筋道,味香。因此,朝鲜族历来把
金口河老鹰茶
2023-12-05
金口河老鹰茶:金口河老鹰茶是四川省乐山市金口河区的特产。在海拔1200米至1800米的石娃山、帽壳山、大瓦山一带的悬崖峭壁上,生长着一种乔木茶树,据说只有老鹰才可以飞临到这些茶树上,大概这就是老鹰茶的来历。金口河大瓦山上种植制作老鹰茶的历史悠久,过去就有好看不
华阴大刀面
2023-12-01
华阴大刀面:华阴大刀面是华阴地区传统美食之一,起源于宋朝,有着悠久的历史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评为首届陕西金牌旅游小吃。制作大刀面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和面、压面、擀面、切面、下面、调面一道工序都不能少,最后制作出来的大刀面薄如纸、细如线、筋而不断,再配上传统的
博山菜煎饼
2023-12-01
博山菜煎饼:菜煎饼是山东鲁南地区的一种大众食品,过去为淄博南部淄川、博山等地人民的主食,也是淄博博山的特色小吃,看似像煎饼果子,其实并不是,它的制作方法是先将豆腐、韭菜、粉条切碎,加虾皮、调味品,用花生油炒熟,拌匀成馅,将摊好的煎饼摊上馅,再折叠成方形、长方形
阳朔酿菜
2023-11-25
阳朔酿菜:阳朔的酿菜,特点鲜明,品种很多。酿菜既是阳朔人的传统,又折射出阳朔人的饮食爱好。特别是在阳朔农村的许多大小宴席上,几乎是无酿不成席。什么都敢酿,酿什么都成,的确,阳朔人对酿菜情有独钟。而且,阳朔酿菜正随着旅游的发展而声名远扬。中外宾客都非常喜欢吃阳朔
壮族五色香糯米饭
2023-11-22
五色饭是壮族人民记倚幸福、美好、和谐、吉祥、如意的象征。是壮族三月三歌节、清明节传统的节日喜庆特色招待食品和独特供品,是壮族人民过着五谷丰登火红日子的写照。节日中每家每户的餐宴上都把五色香糯米饭摆设在显眼的地方,
龙棒
2023-11-21
龙棒:龙棒壮语音译,俗称酿猪血肠,农历二月杀猪祭社时制作的一种传统食品菜肴。将还微微温热的生猪血和煮熟的糯米饭、生葱、五香粉等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入锅煮,同时一边用针在酿好的猪血肠上扎孔,不使其破裂,煮熟后即可捞起食用。
鸡炒酒
2023-11-13
鸡炒酒:用客家特有的客家酒和鲜嫩鸡肉制成,鸡肉鲜嫩、略带娘酒的味道。(一定要客家特制:娘酒来炒)可这道菜的重点在酒上,娘酒与鸡肉搭配,少了酒味的呛人,多了几分酒香的甜味。(可别喝多了,后劲大喔~!)女人坐月子时都是吃这个~可滋补了!一说起鸡炒酒,很多外地的朋友
潮汕落汤钱
2023-11-11
潮汕落汤钱:潮汕落汤钱是在潮州传统小食糯米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演变来的,它吸收传统小食的优良做法,而对传统小食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从而使这一小食更加完美,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潮州小食。潮汕落汤钱在制法上继承了糯米钱的一些优点,比如糯米粉团煮熟后,放置盆中
玉臂藕
2023-10-30
玉臂藕:汉寿的西湖,盛产一种藕,十分特别,明、清时代,一直为贡品。相传,明朝有位皇帝在吃这种藕时,见西湖藕白嫩脆爽,清甜,一节节如同宫女的手臂一样嫩白,十分喜爱。于是便命为玉臂藕。玉臂藕含有丰富的淀粉、胡萝卜素等成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席上珍品。高明的厨师可
炸泥鳅
2023-08-21
炸泥鳅:黑河里的泥鳅非常肥,而且绝对是野生的,每到泥鳅大肥的时候,大多数的黑河人都会跑去抓,然后回来炸着吃。炸之前要先将泥鳅洗干净,然后撒上一些盐,然后就放进烧熟的油锅里炸,炸到香气四溢时就可以捞出来了,整个泥鳅被炸得外酥里嫩,吃起来更是美味无穷!
抚顺辽五味子
2023-08-16
缠绕溪流两岸的小乔及灌木丛间。缠绕其它树木上。五味子是单性花,但也有两性花的,它是雌、雄同株,但也有异株现象。雌、雄的形在成,与营养条件有关。年老植株或在瘠薄的土地上,生长的植株多为雄花。幼壮生
拔丝葡萄
2023-08-05
拔丝葡萄:拔丝葡萄拔丝葡萄为宣化宴席上的一道名菜。宣化白牛奶葡萄,晶莹剔透,乳白微黄,甜如醇蜜,可剥皮、挖核而汁不外流,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之称。宣化饮食行业充分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饮食文化,烹制成风味独特的拔丝葡萄,可谓酒席宴会上的宣化一
王致和臭豆腐
2023-08-02
王致和臭豆腐:典故:王致和臭豆腐的出世是偶然的。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仙源县赴京赶考的举人王致和因未考中,困居在当时的安徽会馆。王幼年曾在父亲开设的豆腐作坊学过手艺,为了维持生计,继续攻读,以求下科发迹,他便在会馆附近租了几间房子,每天磨上几斗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