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安化刘家大院 相关特产共 1332
路家珍珠红西瓜
珍珠红西瓜
2023-10-03
珍珠红西瓜:珍珠红西瓜于2000年在商河县郑路镇路家村、前进东两个村引种成功。该瓜个小、皮薄、瓤红、糖多、口感极佳,已成为方圆100里的特色品牌。该产品于4月下旬成熟,正好填补水果淡季供应空白,是各超市和广大市民的首选。经过多年发展,现有种植面积1千余亩,
老樊家肉加馍
老樊肉加馍
2023-12-31
老樊肉加馍:在西安,老樊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
西罗家铁把瓜
西罗铁把瓜
2023-10-10
西罗铁把瓜:瓜香浓郁、风味极佳西罗牌铁把瓜属于薄皮甜瓜类型,它是招远市农家品种,据招远县志记载,该品种始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了。该品种瓜圆型、果面光滑、肩部平、成熟后,果实绿中带微黄,瓜蒂坚硬,熟而不落,当地人称铁把瓜。单瓜重200—3
杨家风味牛肉粉
风味牛肉粉
2023-10-26
风味牛肉粉:牛肉粉味道特别好,汤鲜,牛肉给得多。哪怕买的是素粉,服务员多少也会给点肉。粉有牛筋、牛肉、牛杂等几个品种,料相当足,厚厚的红油汤又辣又鲜,粉筋道Q软,而且这样的价位还能有空调的环境真是很不错了。难怪每天从开门到关门,都是人山人海的。原料及调料:
饭稻羹鱼绕家饭
饭稻羹鱼绕
2023-12-12
饭稻羹鱼绕饭:饭稻羹鱼绕饭绕家人的大楼上,正中是堂屋,是祭祖、待客的场所。两边有厢房,厢房后半部是卧室,前半部是火塘,是接待客人吃饭的地方。绕家人十分热情、好客。他们在火塘里烧起大火,放上一个圆圈铁三脚架,托起一口铁锅,锅里煮着自己磨制的菜豆腐、鲜蔬菜,锅
石精臼府城蔡家米糕
石精臼府城蔡米糕
2023-07-14
石精臼府城蔡米糕:蔡米糕源自于嘉义油饭创意,以蒸熟的糯米洒上自制的肉燥、鱼松、花生及腌黄瓜、香菜等小菜,米糕香Q、肉燥味美有咬劲,搭配去油解腻的小黄瓜,口感丰富而香软。由石精臼迁移至此,仍有不少老顾客专程寻来,显见其魅力。(台南)
大羊展家清真牛肉
大羊展清真牛肉
2023-07-03
大羊展清真牛肉:明朝正统元年(公元1346年),我县回族人从北京春树胡同南迁落户而来,因回族都有从事经商的习惯,几百年来,回民们一直由阿訇按照伊斯兰教屠宰法从事牛羊屠业。我县有悠久的养牛历史,是省鲁西黄牛繁殖基地,种群多,存栏量大。特别是鲁西黄牛,膘肥体壮,
南乐壮馍
南乐壮馍
2023-10-12
南乐城旧有壮馍和霍壮馍。壮馍创始人长青,世居县城东街,以打壮馍为生,颇有名气,至今已传三代。今壮馍店在县城老十字街东路北,长青孙志领继承祖业,开店经营。霍壮馍创始人霍泽,已传三代,至今不再经
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
2023-06-11
善雕凤,房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木雕业以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天津的
荷香茯砖茶
荷香茯砖茶
2023-07-18
荷香茯砖茶:荷香茯茶,属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以野尖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主要原料,按怡清源研制的保密配方及茯砖茶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荷香茯茶,属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以野尖安化黑茶和优质荷叶为主要原料,按怡清源研制的保密配方及茯砖茶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除具有茯砖茶的
土纸
土纸
2023-10-28
土纸:土纸是安化主要特产之一。清规戒律同治《安化县志》记载:明时,安化即有造纸业发展。清至民国期间,由于资源丰富,土纸日渐发展,产量逐渐增加,年输出约百万元以上。民国21年2月《改良纸业》一文称:纸为安邑了产大宗,以归化镇为最。民国31年月日2月《湖南之纸》载
黄金菜
黄金菜
2023-10-27
黄金菜:黄金菜安化有一道奇菜,一般人不要说尝,就连听也没听说过。这菜叫黄金菜。野生,生长于安化辰山深处,极为珍稀。凤栖梧桐,兰生幽谷。其性如此。世间有好事者辟藤攀岩寻而采之,烘晒贮藏,作为席上生风一件奇货。目前,就是在安化,也只有一家加工出售黄金菜的店铺。
会宁滩羊皮
会宁滩羊皮
2024-01-02
会宁滩羊皮:寨子乡:特产滩羊皮,发菜。土高山乡、郭城驿乡、头寨子乡:特产滩羊皮、黑瓜子。河畔乡:特产滩羊皮。
八义集豆腐乳
八义集豆腐乳
2023-08-26
八义集豆腐乳:八义集豆腐乳的先师祥胜,是睢宁县古邳人。约在1740年,古邳一带洪水泛滥,颗粒无收,祥胜父子逃荒来到八义集,靠生产祖传的豆腐乳谋生。生产的豆腐乳的技巧和方法,在八义集地区广为流传,迄今为止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八义集豆腐乳以色、香、味俱
湘中铁锅
湘中铁锅
2023-10-28
据考证,明末清初,安化宁子彬的曾祖父生在安化、益阳各开设4家锅厂,炉48座,盛极一时。清乾隆年间,益阳三里桥立生锅厂有8座炉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