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定山桥 相关景点共 7500
北舞县(定陵郡)故址
北舞县(陵郡)故址
2023-08-30
北舞县(陵郡)故址位于舞阳县沙河与灰河交汇处,原为南北二镇,南镇在今北舞渡寨,北镇在今河北街阎刘村一带。后燕将慕容农毁陵城后,合舞阳陵为一县,名北舞县,治于此。魏至隋初设定陵郡、亦治于此。元初于此设北舞镇巡检司,明清改为北舞渡镇
唐中宗李显定陵
唐中宗李显
2023-10-02
唐中宗李显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是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翰无际的天空翱翔
真定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
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
2024-01-15
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位于龙口市七甲镇院下村,年代为唐代。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真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桥周边外延30米,真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真寺古桥(含山岛十洲石刻)简介,真寺古桥(含
剑河南加“例定千秋”碑
剑河南加“例千秋”碑
2023-09-07
剑河南加例千秋碑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千秋碑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千秋碑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碑上的条例结
英雄桥革命烈士纪念碑
英雄革命烈士纪念碑
2023-09-24
英雄革命烈士纪念碑英雄,古称将军,又名渭河,建于康熙30年(1691年),地处黔西县新乡渭河大鲵(又名娃娃鱼,系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保护区,横跨龙洞沟,是黔西县通往金沙县公路的主要桥梁
九遮山牮桥群
九遮
2023-04-03
天台牮群在天台县域西南的街头镇九遮山景区内,距离县城38公里,虽然建造年代不太长,均为民国时期所建,但因为它们有独特的型,所以在2011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桥风雨桥
风雨
2023-05-24
风雨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谢家垭乡老村老组,年代为清,为新发现。保护范围:以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自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延伸10米处,老风雨,老风雨简介,老风雨张家界市永定区老风雨旅游指南
余姚通济桥
余姚通济
2023-10-19
通济横跨余姚城中的姚江之上,由于它是姚江上最长最高的,故被称为浙东第一。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为木结构,初名德惠,后又改名虹桥,屡建屡毁。元朝至顺三年,改建为石砌三孔名为通济。现存身为清朝雍正七年至九年重建
绥德龙凤桥
绥德龙凤
2023-10-01
龙凤,原名永定,坐落在县城东,为银川—太原公路横跨无河通道,建于1936年,长636米,宽6米,为石拱桥,有19洞。1991年改建,宽度加至6.6米,并在墩柱及栏杆上雕有千姿百态精雕细刻的龙凤图案,晚霞辉映,犹如龙凤飞戏彩虹,亦称龙凤矫
胡桥
2023-09-26
位于距石屏县城40公里的胡寨与阿乔寨之间,是石屏跨越小河底河进入元江、普洱、思茅等地的唯一通道。铁索桥建于1912年,跨度38.7米,由11条铁链,每条铁链299扣环联接而成。其中9条铁链平行作为道,2条铁链作道两边的扶手
剑河南加例定千秋碑
剑河南加例千秋碑
2024-01-15
贵州省剑河县的例千秋碑为清朝时期,苗、侗族百姓为表达对朝廷剥削和官员的贪腐不满而立.石刻底座上的三个圆形图案分别为寿字纹、太阳纹和莲花纹,表达了苗、侗族人民希望例千秋碑能够永存,造福后人;希望朝廷能够按照碑上的条例结束地方官吏对百姓的剥削和压迫,光照万代,
定晋岩禅果寺碑刻
晋岩禅果寺碑刻
2023-11-01
晋岩禅果寺碑刻位于武安市口上村寺沟。据碑文记载:晋岩禅果寺始建于东魏高欢渤海王时期,后唐同光至天成年间(923930年)重修,明正德十年发生火灾,寺院全焚。明正统、成化、嘉靖和清乾隆、道光、光绪、民国都有重修,寺院建筑约于1940年第二次毁坏
苦桥子桥
2023-09-15
,建于明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呈东南—西北走向。全长18.4米,面宽1.5米。中部的两个桥墩各有1条圆雕龙。桥墩东北端顶部为龙头,西南端顶部为龙尾
燕子桥
燕子
2023-10-10
燕子在恰西民俗旅游点和避暑山庄之间有座大型水泥拱桥,人称燕子.为单孔,长20米,宽10米.恰西河水自南向北从桥下穿过,一路欢腾,跳跃而去,燕子原名恰西大桥,不知从何时起,燕看中了这个地方,纷纷前来在的两侧和桥拱底下衔泥筑巢,产卵育雏,年年如此,不愿
嘉泰桥
嘉泰
2023-03-31
嘉泰位于吴江市芦墟镇区北边的芦北村,跨武陵溪,连接亦字、承字两圩。南宋嘉泰元年(1201),睦静先生顾亨之始建。碑记载:桥名嘉泰,盖南宋宁宗朝,嘉泰改元(1201)始建,故以此名。南宋景年间(1260~1264)、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