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宜昌适合秋天游玩的好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袁州麻糍
2023-07-02
袁州麻糍:在秋天稍微天冷时,骑着三轮车、载着大铁皮桶的大叔大妈们走街串巷开始叫卖一种糯米做的小吃——麻糍。站在秋风萧瑟的街头,捧着热气腾腾的麻糍,微粘的糯米和着纯香的黄豆粉,少许的砂糖带出一丝淡淡的甜,那种从嘴到胃的温暖与舒适是无法形容的美。
油茶树
2023-11-01
油茶树:油茶在衡南县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生长周期长,秋天开花,花期2至3个月,自开花到果实成熟为期一年,尽吸自然养分,日月精华。民间尚有抱子怀胎之说。油茶树的寿命较长,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茶油,因特有的低碘值,故稳定性较其他食用油更好,不易变质,易保管;
板栗炖鸡汤
2023-09-27
板栗炖鸡汤:板栗炖鸡汤是江西九江的一道特色美食。秋天栗子开始成熟,中医认为,板栗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鸡肉的性味甘温,主治功用十分广泛,不但温中益气、补精添髓、强筋健骨、活血调经,对虚劳、消瘦、水肿、病后虚弱、久病体虚、健康调理、产妇补养等,效益都很显
舟山带鱼
2023-09-04
舟山带鱼:地域范围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
九仙豆沫子
2023-10-07
九仙豆沫子:豆沫子,在五莲方言叫冻麻子,是山里庄户人家用黄豆面和蔬菜做的一种副食。山里人常吃得有开春的白萝卜豆沫子、干萝卜英子豆沫子;三伏天的菠菜豆沫子、地瓜秧头豆沫子;有秋天的爬豆荚子豆沫子、辣菜英子、萝卜英子豆沫子;冬天的方瓜豆沫子、等等,五花八门,啥都有
多营弥猴桃
2023-12-06
多营弥猴桃:是川农大教授精心培植的,位于雅安市郊雨城湖两岸山林,春天花开香气扑鼻,秋天果实满枝。多营弥猴桃,肉嫩多汁,清绿发亮,酸甜适度,果体较大,产量较高,深受欢迎。(雅安)四川雅安特产多营弥猴桃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精心培育的特优品种。基地位于雅安城区多营镇。
贵港莲藕
2023-11-20
贵港莲藕:贵港市别名荷城,以荷花为市花,顾名思义,这肯定是一个盛产莲藕的好地方。清代光绪版《贵县志》所录地方旧传八景,有莲塘夜雨之名,八景诗也有银塘夜雨长荷英一句。而早在乾隆年间修辑的《桂平县志》,就已见金莲夜雨的记载。贵港莲藕写入文人墨客的诗词屡见不鲜。莲藕
信阳根艺
2023-10-14
信阳根艺: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山腹腔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就有檀木、女桢、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它虽土,但令人爱不释手,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
牙克石奶皮
2023-08-15
把新鲜的牛奶装人盆中,过两三天以后,上面即结成厚厚的一层奶皮。将这层奶皮叠为双层揭下来,内夹白糖,吃起来香甜无比。奶皮多在逢年过节馈送亲友和敬老时用。制奶皮用的牛奶,秋天挤下来的最为理想,由于此时乳牛的膘最肥,乳汁油脂也最丰富。
九溪木棉
2023-10-31
九溪木棉:每到秋天,棉桃炸裂开来,千里万里,一片银色的海洋。处处棉花共一色,唯独源九溪乡孙家河坪一块八亩五分地的棉花与众不同:每株炸开的棉花上,朵朵都有一些小红点。这种现象一直延续了千百余年。人们感到奇怪,便把这块地里的棉苗移栽到远处或相邻的地里,又把远处或相
寻乌猕猴桃
2023-06-29
寻乌猕猴桃:寻乌气候温润,植被覆盖率高目前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非常适合一些野生水果的生长,野生猕猴桃能在寻物当地分布属于正常的。寻乌这边来栽培水果的历史比较长,群众栽培经验丰富,土壤微酸,非常适合猕猴桃的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糖分的积累。一般的猕猴桃含糖
安图林蛙
2023-06-17
该区既有适合林蛙繁殖的水源条件,又有适合林蛙生长发育的森林植被,还有种类繁多的昆虫作为林蛙的食物来源,建设林蛙养殖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甜酒糍粑
2023-10-31
甜酒糍粑:配料:自制甜酒、糍粑、红枣、白糖喜欢吃甜品的比较适合,有养味补血之功效!
南澳大龙虾
2023-11-11
南澳大龙虾:南澳岛周围海域,岛屿众多,水质良好,是名贵海珍品龙虾繁衍生殖的好地方。这里的渔民祖辈善于捕捉龙虾,产品畅销海内外,十分驰名。名贵海珍品龙虾属甲壳科。全身披甲带棘,尾扇发达,绿中有紫,色彩斑澜。喜欢生活在双层礁石洞中,当要进食时,两前足摄住捕获物,嘴
大湖鱼
2023-09-17
大湖鱼:大湖鱼是永安著名的副食品、民间宴席佳肴,享有永安桥尾豆腐大湖鱼的赞誉。据载,早期大湖祖先赖族从江西迁来,有着一手江西祖传养鱼的丰富经验,由于大湖有着得天独厚的清凉淡水,正是发展渔业的好地方,因此他们每年从江西购草鱼苗来饲养,如此代代相传,大湖逐渐成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