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宜昌龙泉铺古镇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开江板鸭
2023-11-29
开江板鸭:开江板鸭:开江县腌腊制品历史悠久,品种繁种,在省内外享有盛誉,选用该县出产的开江麻鸭为原料生产的板鸭,身圆板平,带头附骨、无脚、无肢、无内脏、皮张伸展,洁净无毛,腊香浓郁,熏味纯正,色泽金黄,清香味爽,肉质细嫩化渣,肥而不腻,独具特色。
徐闻马鲛鱼
2023-11-05
徐闻马鲛鱼:在我国华南地区,海南岛与大陆上广东省的雷州半岛遥遥相望,中间隔着一条水道,这便是琼州海峡,它是我国的三大海峡之一。海峡西部的徐闻渔场和东部的琼山、铺前港渔场,盛产马鲛鱼、红鱼、黄花鱼、鲨鱼、鱿鱼等几十种鱼类,以及大龙虾、海参等,琼州海峡是当今世界上
东溪豆腐乳
2023-07-04
东溪豆腐乳:东溪豆腐乳:豆腐乳光泽照人、腐乳切面细腻而略带微糯、酥软鲜嫩又不失清香爽口的东溪豆腐乳香味传万里,回味绵长。剧《侯氏世录》记载,它的前身为清代东溪人侯积榜开设的仁丰和酱园铺,已有151年的历史。
茶丰泥鳅火锅
2023-12-07
茶丰泥鳅火锅:泥鳅火锅是浙江丽水经典的传统小吃。用龙泉查田镇茶丰一带的本地鳅所烧的泥鳅火锅,没有泥腥味,且味美而不油腻,香辣而不上火,因之查田、茶丰两地的泥鳅馆生意很兴旺,吸引了不少过路食客。熬.煮。鲜活泥鳅入盘,在清水内放入少许菜油,使其吐尽腹内脏物,剪去头
踏豆饼
2023-10-24
踏豆饼:踏豆饼是宜昌的一大名吃。每当岁尾,踏豆饼就跟办年货一样,成为每家每户必备之物。踏豆饼先得把大米、绿豆、黄豆等按一定的比例用水侵泡,然后掺和到一起用磨磨成浆,把浆用勺舀到锅内滩成筛一般大小薄薄的饼,饼一熟即其锅,稍凉一会就叠成一寸左右宽的折儿,再用勺均匀
黄馃
2023-09-01
黄馃:系龙泉人过春节时富有特色的食品。做法:晚梗米用山上乔灌木烧成的灰碱水泡浸一天一夜后,将米放入锅中用温火将其拌炒半熟,然后用饭甑炊熟,再以踏碓或以十数人用馃棍在石臼中舂烂,有的反复做两启蒙,质地要好。色黄橙,浸入灰大事水中,数月不坏。传说唐朝末年,黄巢起义
王麻子剪刀
2024-01-11
王麻子剪刀:洛阳市刀具厂生产的王麻子剪刀是洛阳的传统名牌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产品。目前有60多个品种。其特点是肩宽膀粗,铺钢均匀,软硬都吃,不夹灰、不卷刃、不掉豁,样式美观。产品供不应求,深受用户好评。,王麻子剪刀,王麻子剪刀简介,老城区特产
码头虎头鸡
2023-10-04
码头虎头鸡:虎头鸡又叫松鸡,是大码头镇名吃之一,据传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其炖后色泽金黄,其形状类似虎头,故而得名。虎头鸡肉质酥烂,口感醇香,可谓是美味佳肴,因而几百年来人们将各种传说附会在虎头鸡这种食品上,逢年过节,虎头鸡是大码头家家户户庆祝的必备之选。据
犍为酥芙蓉
2023-12-06
犍为酥芙蓉:酥芙蓉是四川省犍为县糖果厂的传统特产。为犍为县清溪镇一品香糕点铺于1924年创制。原料配方:糯米坯(实际投入糯米19.5千克)12千克白砂糖14.4千克饴糖12.2千克熟猪油18千克工艺流程:泡米→磨浆→煮饼→舂茸→晾干→成坯→油炸→淋糖→装盒成型
郧阳桑蚕茧
2023-07-17
郧阳桑蚕茧:郧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鄂、豫、陕交界地带,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郧县人所在地、恐龙龙蛋共存地、梅铺猿人遗址、沧浪之水所在地。郧县桑蚕产业历史悠久,1993版《郧县志》记载:1975年到1981年为郧阳桑蚕茧的高峰期。1990
水浮莲
2023-11-05
水浮莲:廉江安铺一私企巧用晒干的水浮莲作为原料加工制作成草席、藤箱等精美产品,竟畅销珠三角、广西甚至美国等市场,成为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庭生活用品,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下岗工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为该企业带来500多万元的产值利润。2004年初,廉江市万和麻塑制品厂老
富有油面
2023-10-21
富有油面:民国时期,位于通山腹地的浮油街是方圆几十公里农副产品的聚散地,当地千亩沃野,物产丰富,现在的富有即由过去的浮油谐音而得名。浮油街上住着百余户人家,生意十分红火,尤以几家油面铺享誉通山县城。当时县城商贩、官宦人家都到浮油街成批购进油面。浮油油面以当地小
凤凰酥
2023-07-13
凤凰酥:玉珍斋是鹿港知名的老饼铺,创于清光绪年间,不仅生产的糕点保存传统风味,连店面都是优美的古厝。其招牌糕饼有绿豆糕、猪油荖、口酥饼、凤眼糕等,近年来又研发出凤凰酥,混合凤梨馅与少许咸蛋黄,味道香甜,爽口不腻。
钦州青蟹
2024-01-08
钦州青蟹:市境沿海地区的名贵海产品,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很高,是传统的出口水产品之一。青蟹学名叫锯缘青蟹,它的背甲呈青绿色,体扁椭圆形,胸板呈灰白色,两边共有五对附肢。成熟蟹一般每只半公斤左右,大的(公蟹)可达1~1.5公斤。青蟹与中药生地熬汤便是有名的青蟹生
荆州刺绣
2024-01-11
荆州刺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荆州一带的刺绣水平即达到很高水平。誉为"丝绸宝库"的马山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丝织物,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刺绣工艺品。秦汉后,继承楚国刺绣的传统,针法发展为直针、铺针、辫针等种类,色线掺和镶嵌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