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 相关信息共 7500
徐昌积宅
积宅
2023-04-03
积宅位于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年代为清。徐积宅位于黄岩东城街道柏树巷中段,为清代中期建筑。建筑占地面积994.2平方米,通面宽11.9米,进深6.5米,明间宽4.5米。台门为灰雕建筑,位于建筑中心轴线上,由青釉石砌筑
寿昌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06-08
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崇阳县金塘镇金塘,清代建筑。1935年2月,为纪念1934年11月牺牲的原湘鄂赣省委书记、红十六师政委陈寿,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以崇阳金塘为中心,将崇阳、通城、修水三县边隅之地区建立寿县,县政府驻金塘
唐昌南墓群
南墓群
2023-03-25
南墓群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唐西南约30米处的岗地上。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封土堆夷平,墓制不详。2000年以来,村民建房取土,多次有墓葬出现,村民采集有完整的陶罐、陶鼎、陶壶、陶盘、陶灶等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
2023-05-27
濉溪老街古建筑群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淮海路西段北侧濉溪老街古建筑位于安徽淮北市濉溪县淮海路西段北侧。群该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总长650米,宽5—7米不等,全青石板平铺错缝,规格不一,东西长0.8米,宽0.4至0.5米,厚0.25至0.3米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
2023-06-14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明塘,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奉乾隆四年赐的谕旨兴建节孝流芳牌坊后,逐步建造起来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注:将上岭桥镇与竹山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上岭桥镇
雨霖古建筑群
雨霖古建筑群
2023-04-08
雨霖古建筑群,又称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和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它是由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将湖北境内分散于民间的重要的原生态古民居文物建筑,集中搬迁复建形成的。地处黄陂木兰湖畔,占地157亩,总建筑面积12022平方米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
2023-06-14
濂溪故里古建筑群濂溪故里及月岩摩崖石刻位于清塘镇楼田和月岩西,始建于北宋,至今建已有1200年历史,也是理学鼻祖周敦颐出生地。自宋以来,历朝历代对其精心营造、修葺,使濂溪故里建筑规模日趋壮观,古建筑达到38栋,形成了以道山、道岩、圣脉泉等为主的自然风光
蒙顶山古建筑群
蒙顶山古建筑群
2023-09-12
蒙顶山古建筑群(名山区)雅安蒙顶山历史文化悠久,作为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被赋予了很多耀眼的光环。山中古建筑群庞大,文物古迹甚多,遍布漫山。天梯古道位于山腰禹王宫至天盖寺,有1456级石阶,沿30°50°的坡度上升,古云:云梯可到天,故名天梯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
2023-08-28
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年代为清。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简介,当阳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搬迁古建筑群焦作市修武县当阳峪
花寨关帝庙
关帝庙
2023-07-05
关帝庙,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臧乡花,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中文名:花关帝庙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应县臧乡花占地面积:1264平方米保护级别: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山西省人民政府编号:V—47分类号:Ⅲ—28所处时代:明、清
八角寨
八角
2023-03-04
八角又名云台山,位于广西资源县梅溪镇大坨和湖南新宁县崀山镇的崀山景区交接处(八角一边属资源县,一边属新宁县,因此名称上有新宁八角和资源八角),地处五岭山脉里最长者越城岭山脉腹地区域的西北侧余脉(以崀山为代表的广义崀山即大崀山)
朱寨遗址
遗址
2023-05-09
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孟津县送庄镇朱,朱遗址,朱遗址简介,朱遗址洛阳市孟津县朱遗址旅游指南
隆里古建筑群
隆里古建筑群
2023-04-14
隆里古建筑群隆里所城垣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为土夯成。不久因大雨,城墙多倾塌。永乐二年(1404)派屯兵复修。未几又坍塌,天顺元年(1457)再次修复,用石砌边,中间填土夯实。清顺治十年(1653)第三次修复
清风寨
清风
2023-10-17
素有世外桃源美称的岩坑清风风景区,在宋代就已闻名婺处两府。距武义县城15公里,南1公里处为著名的太极星象俞源,北部为十里画廊刘秀垄。介绍清风以壮观的丹霞地貌,古朴原始的山村土和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而迷人
仙堂山古建筑群
仙堂山古建筑群
2023-07-09
仙堂山古建筑群仙堂山古建筑群(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襄垣县城东北25公里仙堂山腰又名九龙寺。据寺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六年(1856年)及民国年间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均为明清遗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