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寺口子风景区全力开展文明景区创建工作 相关景点共 7500
马蹄寺风景区
马蹄风景区
2023-02-27
马蹄,也叫普光,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距今已逾1600年,然而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当时的北方军阀割据,混乱一片,加之历代王朝更替,战火绵延,马蹄原有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多被毁于战火之中,这其中就包括金塔、千佛洞、南北马蹄、观音洞以及众多石窟等
香光寺景区
香光景区
2023-07-19
香光景区地处通东重镇二甲东北隅的香光,原名香光莲社,为净土宗道场。旧址在二甲团结街。1933年,为地方信士创建的居士林,1935年至1938年间,由信士姜其明(后出家,法名新道)募化、筹资相继建山门、大殿等33间,坐北向南,占地二亩,为四合院建筑
口子酒窖池及建筑群
口子酒窖池及建筑群
2023-05-27
口子窖酒建筑群建于1951年,是在老濉河东岸祥兴泰、协源公、协顺、协昌等古酒坊基础上建设而成,大多为硬山出砖屏风,屋顶有风楼式样,外形仿前苏建筑风格,是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群
文明中塔
文明中塔
2023-06-10
文明中塔:位于县城西郊米水南岸皂角树水口山头,距县城约5公里。明万历丙子年(1576年)知县徐希明倡建,清乾隆壬戊年(1742年)倒塌。翌年,知县冯运栋邀邑绅重修
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
资兴市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
2023-03-18
五岭农耕文明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东江湾畔,背靠青青凤凰山,面朝悠悠东江水,是经资兴市市委、市政府研究,以展示和抢救五岭先人所创造的宝贵遗产为基点而决定筹建的。筹建工作历时两年,至2010年9月20日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文明基地
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文明基地
2023-03-21
天津市青少年绿色文明基地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进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地的业务范围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技示范,组织大、中、小学生开展植绿、护绿和识农、学农教育及相关的教育、培训活动等
许昌文明寺塔
许昌文明寺塔
2023-08-27
介绍:文明寺塔在许昌市内东南隅。建于明万历24年,清代多次修葺塔顶。塔通高52米,为八角形平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巍峨挺拔,高耸入云。塔身各壁皆有门窗。室内原有密宗塑像千手千眼佛,现已不存。其上诸层供奉白衣菩萨或文昌帝君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
2023-11-05
成都工业文明博物馆是西南地区第一座工业文明历史展示和文化产业为一体的利用旧厂房改造的主题公园式新型博物馆。博物馆曾经是一处旧厂房,厂房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博物馆展示了成都古代、近代的手工业、工业文明史
四女寺水利枢纽风景区
四女水利枢纽风景区
2023-03-08
四女水利枢纽风景区.位于武城县东北滕庄镇四女村北卫运河上,西接德城,北连故城,可谓两县一区交界处.该工程竣工于1958年,设计流量为每秒1250立方米,校核流量为1680立方米.由南进洪闸(原称减河进洪闸),北进洪闸(岔河进洪闸),节制闸,船闸等建筑物组成
龙岩文明塔
龙岩文明
2023-08-06
文明塔又称长塔,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仁和村安杉自然村西1.8公里的龙岩、永定、南靖三县交界大山之颠的方塘坪,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建筑坐西朝东,八角空心楼阁式三合土夯筑,9层,隔层拱门同位,通高23.26米,占地面积49.99平方米
文明下塔
文明下塔
2023-06-10
文明下塔:位于县城西鸭塘铺乡桐坝村,米水河中央,距县城7公里。该塔建造年代无记载。经考证比上、中两塔稍晚,距今约200余年。该塔通体由红石砌成,八方七层。高22.35米,占地约64m2,塔基呈桥墩型,前尖后宽,以抗水流冲击。塔身虽处于河中,仍巍然屹立。
马颤沟神龙寺水利风景区
马颤沟神龙水利风景区
2023-03-26
鄂尔多斯马颤沟神龙水利风景区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境内。马颤沟神龙水利风景区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黄河中游十大孔兑壕庆河一级支沟马颤沟,依托沙坝子沙棘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示范区而建。
天门寺景区
天门景区
2023-07-27
天门景区—该景区面积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天门山:该山巍峨险峻,远望两山峰之间裂如门,故名天门山。山中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许多檀树生于乱石之中,盘绕崖石之间,蜿蜒如青龙伏地
石窑寺景区
石窑景区
2023-04-19
石窑景区位于隆德县城西南2.5公里的南凤山腰。南凤山形宛如凤凰临风展翅,故名之,又称龙凤山。脉系直通陇山,峰顶现存汉代烽火台一座。山下有吹笙台。石窑大约凿于南北朝时。依绝岩而建,中间凿有大雄殿、无量殿、大士殿三窟。大雄宝殿门额镌有磨日宕霄四字
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
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
2023-07-24
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旧址(清):位于水南街道竹溪村中心街西路45号,坐北朝南,泥木结构,四合院式,二进三间两厢带双弄单檐楼房,木构雕刻工艺精湛。1940年4月,在此成立中共松阳县工作委员会。解放后一度为大竹溪小学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