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寺口蒋蒋氏宗祠 相关景点共 7500
王皋故居
王皋故居
2023-11-21
王皋作为三槐堂三沙王南渡一世祖,到苏州落户扎根,繁衍后代,延绵不绝。世称三槐堂王南渡始祖。苏州现有三槐堂王中沙支管理委员会。2017年是三槐堂始祖王旦逝世1000周年,山东莘县明年举办第十三届世界王大会,天下三槐王将在山东聊城群贤堡寻根问祖
天津于方舟烈士故居
天津于方舟烈士故居
2024-01-13
天津于方舟烈士故居位于表乡表村解放路北,距县城芦台镇西30公里,建于民国32年(1943年),自成院落,座北面南,占地面积326.7平方米,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
万仙山黑龙潭瀑布
万仙山黑龙潭瀑布
2023-08-27
黑龙潭瀑布,落差40余米,瀑布顶端的壑20多米,历经岁月,在石板上冲击出一潭。因潭深,水呈墨绿色,当地人说潭内有黑龙盘卧,取名为黑龙潭。黑龙潭瀑布虽然落差不太高,但它具有太行瀑布的鲜明特点,瀑布的壑有2米多深,上宽下窄,呈梯形
参府街民居群
参府街民居群
2023-05-03
参府街民居群位于参府街70、72、74、76、78、80、90号,为民国初赵、高、曹住宅。70、72、74、76号为赵住宅,前后五进,均为明三暗五对合式住宅,前后天井相连。78、80号为高振声住宅,前后两进,明三暗五住宅
天砚山
天砚山
2023-05-11
人口天砚山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蛟潭庄镇桑元村。桑元村共200余户,700余人。历史背景天砚山景区所在地桑元村位于平山县西北冀晋交界处,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前辈聂荣臻元帅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曾有一段荡气回肠的故事
安久拉山
安久拉山
2023-04-17
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
永春红军烈士纪念碑
永春红军烈士纪念碑
2023-04-03
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永春县横乡福中村横中学后山上。1929年8月22日,朱德率红四军到永春县福鼎(现横乡福中、环峰、福联村)开展革命活动。由于之前在大田石牌格遭到军阀卢兴邦所部阻击,部分战士负伤,加上时值酷暑,疟疾、痢疾流行,官兵患病甚多
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体验地
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体验地
2023-10-02
煤矿是著名作家路遥《平凡的世界》创作地和生活体验地,鸭煤矿即是书中的大牙湾煤矿的原型。《平凡的世界》获得矛盾文学奖,奠定了路遥在我国当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鸭煤矿曾是铜川矿务局的一个重要煤矿,2014年已经停产,现在成为旅游观光地,建有路遥文化展览馆
舒坪牌坊群
舒坪牌坊群
2023-10-13
舒坪牌坊群(自流井区)1.刘节孝坊保护范围: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2.李节孝坊保护范围:台基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
2023-04-04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官厅位于泰宁县大源行政村下大源自然村。戴官厅是戴村民建造的在古驿道上专门接待过往宾客的一所民居。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设在戴官厅,主席严广兹
玉田、桃源党支部旧址
玉田、桃源党支部旧址
2023-06-04
玉田、桃源党支部旧址位于长乐区玉田镇玉田村郑氏宗祠和玉田镇桃源村郑氏支祠内。1926年6月,福州协和中学党小组派郑乃之、赵忠英、郑寅等在榕学生回玉田发动农民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反对国民党发行金库券,在玉田宗祠召开群众大会,斗争污吏吴梓卿,追回了被0的款项
彭家祠堂
彭家祠堂
2023-06-08
彭家祠堂位于房县门鼓镇彭家湾村。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当地望族彭的家祠。坐东朝西,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合院式布局,由前厅、正堂,左右配屋等组成。前厅也为其祠堂的门厅,大门有贴面式牌楼,四柱三间三楼,牌楼高出前厅檐口,门额嵌石匾
张永夫墓
张永夫墓
2023-04-01
张永夫墓位于灵岩山下院东侧。张锡祚(1672—1724),字永夫,清初诗人,与盛青嵝、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少年时与住横山的叶燮学诗,和沈德潜同为叶的得意弟子。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他与沈德潜、张景松、徐夔等创立城南诗社,终日苦吟
花瓦塔
花瓦塔
2023-06-13
塔体单瘦,结构稳重坚实,并用黄沙泥作粘合剂,与岳阳慈塔极相似,应为宋代建筑,现毁塔存。塔为楼阁式建筑,除塔基外,主要用青砖砌筑,平面呈八面形,七级实心
张璁碑亭
张璁碑亭
2023-11-18
张璁碑亭位于鹿城区人民西路妙果西侧。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御赐大学士张璁御碑,原是大士门张一品家庙中的单体建筑,1958年2月改移今址。系明代木构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回廊,硬山顶并做有周廊腰檐。亭内竖立敕制汉白玉碑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