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寺平五间花厅 相关景点共 7500
张掖东山寺
张掖东山
2023-10-06
东山位天张掖城东15余公里的合黎山中,是晋代著名学者郭荷的隐居处。有门、有院、有殿、却无僧、无道,全靠香客和游山玩景者维护殿堂的安全。殿堂雕梁画栋,装饰丰富多彩,特别是殿顶上二龙戏珠、三星高照的雕塑,造型别致。门额写灵宫殿三字,俗称黑虎殿
宝鼎寺
宝鼎
2023-09-28
宝鼎宝鼎山位于保山坝子东北部,2776米的海拔使它成为了坝子周边最高的山峰。宝鼎山在曾为汉代不韦县治的金鸡村后堆叠而起,山顶由数座峰峦簇拥而成,由于峰峦的簇拥之势形如宝鼎,该山便拥有了宝鼎的称谓
西圣寺
西圣
2023-09-20
西圣位于达城之西2千米外凤凰山之麓,明万历年间建,明、清时极为兴盛,是达城8景之一,民国后于其地兴办军事学校,1958年改建为达二中,1996年在原址后侧荒坡上重建,整体规划按十方丛林建设,现已建成大雄宝殿,高3层23米,长30米,宽20米
各莫寺
各莫
2023-09-13
阿坝县各莫位于四川省阿坝县城西北部各莫乡唐麦村阿久公路旁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古寺,距县城13公里,占地18000平方米,是一座显密兼修的格便派别寺院。以其宏大的寺庙建筑、大佛塔和神秘的藏秘而著称。年均气温2.6℃,距省会成都518km,距马尔康259km
梵安寺
梵安
2023-09-06
梵安位于铺门中华村村公所东侧,建于北宋宣和年间(1118~1125),由前殿、后殿和内院组成。院内靠后殿处,有一株近千年的苏铁,俗称凤尾草、凤尾蕉,其根如盘龙卧地,茎叶似硕大的孔雀开屏,青葱可爱名日凤尾长春,为原信都县八景之一。
迷昏寺
迷昏
2023-08-27
迷昏大雄宝殿始建于宋朝末年,迄今已有700多年,殿前10米处立有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建陀罗经幢。根据新乡县地名记载:关堤乡司马村东北方向约8平方公里范围内,北宋靖康年间辽将肖银宗率兵数万,利用地形乘黄风大作之机,摆迷昏阵击溃宋兵,渡过黄河
光宅寺
光宅
2023-05-19
光宅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虎头44号,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原为梁武帝萧衍的故宅。萧衍当皇帝后,舍为寺庙,当时庙宇宏伟。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一游方和尚在废墟掘得一尊石观音像,以石观音寺为名重建。现存正殿一座,后堂一座
樟山寺
樟山
2023-03-23
樟山坐落在台北市文山区老泉街,为主祀千手观音的佛教庙宇。它最早兴建于1931年,外观朴实而稳重,每逢休闲假日,登山游客与香客络绎不绝,是区内最著名的寺庙之一。相传民国初年时,一位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在无意间发现了一尊形似观音菩萨的石像,于是便诚心供奉
慈善寺景区
慈善景区
2023-03-10
慈善位于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岸,以隋唐时期的大规模佛像石窟而著名,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洗练,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
鉴山寺
鉴山
2023-03-04
鉴山位于阳朔县月亮山旅游凤景区的云集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市最早的古寺之一,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其香火旺达1200余年。据史料记载,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未果,由海南岛返回扬州途中,乘水路从梧州抵达桂林,在桂林休整一年
安吉灵峰寺
安吉灵峰
2023-10-21
灵峰位于浙江北部安吉县城西南白水湾乡灵峰山(古称北天目),始建于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号灵峰院。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时吴越王钱镠游灵峰,流连岩上之美,回杭后,赐灵峰长兴匾额,以光山门,并施舍修,梵宇一新
德尔隆寺
德尔隆
2023-10-08
德尔隆,也称沙沟,全称为德尔隆益嘎曲僧林,位于今夏河县王格尔塘乡之西南方五公里处,该寺因所在山谷名称而得名,意为宝藏谷,这里是藏族历史上著名的女密宗师,藏传佛教能断派创始人玛玫拉仲埋伏藏之外
扎西坚白寺
扎西坚白
2023-09-30
扎西坚白在日喀则谢通门县境内,位于谢通门乡吉村。系珠妥贡培创建于14世纪,始奉噶举派教法,为尼姑庙遂变为僧尼各半的寺庙,15世纪改宗格鲁派。1613年,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对该寺进行了全面整顿,将其编入哲蚌寺阿巴扎仓的分
丁青孜珠寺
丁青孜珠
2023-09-29
导游孜珠位于西肝县觉恩乡境内的孜珠山上,离县城约37公里。据说孜珠当地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孜珠是苯教著名高僧于十四世纪中期再度兴建和恢复的。孜珠意为六座山峰。这里异峰突起,挺拔险峻,怪石嶙峋,禅洞叠叠
九华山净信寺
九华山净信
2023-07-29
净信,位于莲花峰东麓的金冲村境内,距青阳县城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阶而上一公里许,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隐约可见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这便是净信。当地人称老庵。相传唐代那个修道成佛的疯癫和尚道济曾在此居庵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