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寿、小桃源、摩崖石刻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梁平寿竹
2023-07-06
梁平寿竹:梁平被中国竹产业协会、国际竹藤网络中心联合授予中国寿竹之乡称号。2007年以来,为充分发挥竹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梁平把竹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其中,把寿竹作为主要培育竹种,在集中成片栽植的同时,大力实施低效林改造,培育寿竹资源
寿量寺
2023-11-12
寿量寺位于城东中山路。寿量寺大殿内原有一尊高地六米的铁铸观音大士像,乃卢光稠所造,是江西省最大的铁造像,惜于1970年被毁。寿量寺现存的建筑建于清代,目前大殿内已重置木雕大佛,该寺是江西省重点对外开放的寺院
沈寿艺术馆
2023-07-19
沈寿艺术馆建于1992年。位于南通风景秀丽濠河边南通县立女工传习所(中国第一座刺绣学校)旧址。(中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馆名。该艺术馆展示了我国近代刺绣大师沈寿的一组组历史照片和刺绣实物,并详细介绍了沈寿的艺术业绩和其弟子的刺绣艺术精华
肥城桃源观
2023-08-22
肥城桃源观,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新城街道办事处西南4里的西尚里村北山【尚里村相传唐代便村落初具。据《李氏族谱》记载:按李氏系太原卜居东省历唐而宋而元,明洪武定鼎(1368年)后,有其胞兄弟讳成、讳绍者,壹居东平之三旺村,壹居尚里村
小灵珑景区
2023-09-04
小灵珑景区位于大新县恩城乡恩城社区恩城岛上,从恩城社区居委会延伸至小灵珑摩崖石刻,包括恩城社区文化广场、恩城土司后花园及小灵珑摩崖石刻等,面积约30亩,是恩城乡群众休闲、运动、娱乐的理想之所
大埂子摩崖造像
2023-09-17
大埂子摩崖造像大埂子摩崖造像位于大英县天保镇,坐东北向西南,凿于长10米、高3米的崖壁上,共4龛,造像以观音为主。大埂子摩崖造像是天宝九年的摩崖石刻造像,题记年代完整、明确,石刻原始形制保存较完好,是中国唐代佛教繁荣兴旺的实物佐证
榕寿岩
2023-11-14
万象亭上方,补山精舍西侧,有一座巨大的岩石和一株高大的古榕树,岩石上刻有一字大大的寿字,人称榕寿岩。寿榕在2002年福卅十大古榕的评选中,荣获第三,获得第一美称的是福卅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寿榕生长在峭壁之上,树干直径9米,树高30多米,树冠直径达40多米
寿子鱼
2023-11-24
寿子鱼:寿子鱼,是桂林人皆知的美味。用特殊剔骨技术将鱼骨剔除得干干净净的寿子鱼在享用的时候不用担心鱼刺带来的烦恼,而且晶莹剔透的鱼片经过一片一片的涮烫之后味道鲜、甜、脆、嫩,让不少人吃过一次便难以忘怀。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降脂瘦身功效的寿子鱼还能让嘴馋又爱美的食客
慈寿寺塔
2023-12-02
慈寿寺塔坐落在北京海淀区八里庄慈寿寺内,原名永安万寿塔,又名永安万寿塔、八里庄塔、玲珑宝塔,仿天宁寺塔而建。基址为明正德太监谷大用墓地。中文名:慈寿寺塔地理位置:海淀区八里庄街道西八里庄北里3号玲珑公园内所处时代:明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别名:永
寺外桃源景区
2023-03-15
寺外桃源景区位于南部县玉镇乡正觉寺村的寺外桃源景区建成于2015年6月,景区内有名贵花卉200余亩、林果300多亩,包含月季长廊、崇文书岩、忠孝广场、香桃别径、昆桥荷影等景点,该景区不仅生态环境优美、民俗文化也十分深厚,去年6月在该景区举办的该县首届微电影节
乐寿亭
2023-04-10
乐寿亭位于龙州镇利民街伏波庙东北侧30米处,时代为清。乐寿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至龙凭公路边,西北面至河边,东面距庄蕴宽纪念碑外4米处,从公路至河边划一直线(1986年核定公布所示图),为乐寿亭等5个文化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
石屋山摩崖造像
2023-08-17
石屋山摩崖造像位于蒙阴县垛庄镇,年代为北朝,类别为古石刻。石屋山摩崖造像是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屋山摩崖造像,石屋山摩崖造像简介,石屋山摩崖造像临沂市蒙阴县石屋山摩崖造像旅游指南
仙翁寿石
2023-03-23
此寿字为陈抟所书,高2.15米,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今安徽亳州人,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史称陈抟老祖。有《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著作存世,对北宋影响很大。陈抟善书五尺大字,此寿字由人、寿、年、丰四字构成。在此昭立。喻意寿比南山
金寿杏
2023-12-28
金寿杏:金寿杏黄灿灿的金寿杏,红彤彤的99—1油桃、鲜嫩翠绿的黄瓜……,这些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让果农、菜农高兴的合不拢嘴的反季节绿色农产品,产自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的交道镇樊家川村。4月17日,正值金杏满枝的时候,我们再次来到澄城县交道乡樊家川村大棚杏基地,领略了
寿生酒
2023-09-01
寿生酒:产品名称:寿生酒产品产地:浙江金华产品成份:氨基酸、葡萄糖和维生素产品历史:金华寿生酒与金华火腿齐名,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早在南宋即为世所重,南宋《武林旧事》中,就有金华造酒近时京师嘉尚的叙述,而《苕溪酒隐丛活》中更有江南人家造红酒色味两绝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