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小瀛洲 相关信息共 7500
门源小油菜籽
门源油菜籽
2023-07-29
门源油菜籽:门源种植油菜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北方油菜的发源地。门源油菜性阴凉,耐寒冷,生长期短,抗灾性强。门源的气候、土壤、地理环境适合于油菜的生长门源油菜浑身是宝,油菜籽平均含油量42.5%,出油率32.1%,是加工烹调油的理想原料,除加工
清水河小香米
清水河香米
2023-06-16
清水河香米:清水河香米是内蒙古呼和浩特的特产。香米是内蒙古中南部及河套地区被广泛种植的一种有机农作物食品。香米生育期为145150天,颗粒,深金黄色,米质细腻,精粘度强,入口碱味浓,它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均衡的17种氨基酸,蛋白质,
蓬莱小面
蓬莱
2023-10-10
蓬莱面:蓬莱面系蓬莱传统名吃,历史悠久。面条为人工拉制,当地俗称摔面,条细而韧,卤为真鲷(俗称加吉鱼)熬汤兑制,加适量绿豆淀粉,配以酱油、木耳、香油、八角,花椒等佐料,每碗一两,具有独特的海鲜风味。民国时期,传人衣福堂制做的蓬莱面闻名遐迩。(俗称衣福堂
金丝小红枣
金丝红枣
2023-09-23
金丝红枣:被誉为万安双红的宝山金丝红枣是享誉江南的独一无二的枣类名优产品,有千年的种植历史,古为朝廷贡品,以皮薄、核、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益气生津、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滋阴补肾、润肺润肤之功效,民间多以此为补品,常吃可预防坏血症,降低血
瓤小瓜
2023-12-20
瓜:瓜是南瓜中一个早熟品种,每年夏秋即可上市。这种瓜呈扁圆形,皮色油绿,肉白甜嫩,质脆。瓤瓜是在瓜里装上肉馅精心制成的,是云南流传较广的一道筵席菜肴。这道菜汤清瓜绿,皮嫩馅鲜,芳香可口,造型美观,营养丰富,宜酒宜饭。瓤瓜需要原料嫩瓜1500克,鸡
小根蒜
根蒜
2023-06-20
根蒜:根蒜:别名根菜、么菜、大脑瓜儿产地:敦化境内耕地食用方法:沾酱、做汤做馅或炒蛋等。品味:清淡、微甜辣、口味丰富(敦化)
小香肠
香肠
2023-08-17
香肠:原料配方:新鲜猪肉(精肉占50%以上)100千克精盐3.5千克亚硝50克白糖5千克绍兴酒10千克香油4千克五香面(用白籽、豆蔻、陈皮、肉桂、山柰、丁香、砂仁、花椒、大料等配制而成)500克制作方法:1.把精肉和肥肉按比例切成小块,用绞肉机绞成肉末,加入
水城小黄姜
水城黄姜
2023-07-08
水城黄姜:水城黄姜是贵州六盘水水城县的特产。水城黄姜贵州省水城县发耳镇、新街乡、都格镇、鸡场镇、杨梅乡、营盘乡、龙场乡共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水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黄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水府请字〔2014〕15号贵州省地方标准:《水城黄姜
小相菊花
相菊花
2023-10-18
相菊花:相菊花,别名:相野菊花,也叫山菊花,是野生1花的一个优良品种,外在形态和普通的野生1花十分相近,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通的野生菊花泡出来的水苦涩难以入口,闻到气味使人干恶心,含在口中使人呕吐,喝到腹中反胃;而相菊花则大为不同,泡出来的茶清香扑鼻,入口
神池小杂粮
神池杂粮
2023-06-14
神池杂粮:特色杂粮食品神池杂粮以海拔高、温差大、无污染、品质高而闻名,用杂粮做成的传统小吃吸引了天南海北的客人。特别是久居城市的人,更为这地地道道的农家土饭所折服。主要有莜面夹夹、莜面窝窝、豆面河捞、豆面抿面、糜子面窝窝、谷子面折饼、烧山药、荞面圪坨等
小峨眉山
峨眉山
2023-10-28
虎城东边的峨眉山,背靠百里竹海,面对虎城猫儿寨。山上竹树葱茏,山下溪流淙淙,在群山之中尤显挺拔俊逸,清幽灵秀。有的说它山形秀丽如美女之眉;有的说每当夜幕降临,一轮弯月挂在山顶,远远望去,如山之秀眉。总之因其秀美,故称峨眉山
琼中小黄牛
琼中黄牛
2023-07-23
琼中黄牛:琼中黄牛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琼中黄牛是海南省著名的菜品之一,名气都已传至东南亚。美味的琼中黄牛加上香醇的山兰酒,已经紧紧拽住了不少游客的胃。琼中黎族美食之琼中黄牛又称鹿肉、野牛肉。与其它地方的牛不同的是,琼中黄牛全是野放
小岞黄花鱼
岞黄花鱼
2023-09-19
岞黄花鱼:岞黄花鱼是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岞镇的特产。岞人有句俚语:六月黄花人参。农历六月是品尝黄花鱼的最佳时节,特别是六月六为最补(即初六、十六、廿六)。选择黄花鱼很讲究;取黄花鱼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太大则皮鳞厚,太小则骨多鱼质未到火候,最好为二、三
小角楼酒
角楼酒
2023-11-29
角楼酒:角楼起源于明末清初,扩建于1981年,1998年开始第二次创业,2001年改制为四川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拥有资产总额4.5亿元,占地900余亩,拥有员工120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现已形成以白酒研发、生产、
小石洞
石洞
2023-10-21
进山门数十步,便见此洞,称石洞。洞深三米多,上窄下宽,沿石级而下,地层左侧石崖覆盖如屋,可容十余人。唐陆广微《吴地记》据传说称此为太公吕望避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