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居士山北堡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北京梁启超故居
北京梁启超故居
2023-03-20
梁启超故居沟沿胡同属东城区北新桥地区,在东直门南小街迤西。胡同自向南沟通大菊胡同和东四十四条,长300多米。明代,称学房胡同;清乾隆时称官学胡同,宣统时称沟沿,因胡同临近水沟而得名;1949年称沟沿胡同,文革中一度改称红都胡同,后复称沟沿胡同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2023-11-07
2006年,广州市政府、海珠区政府为迎接瑞典哥德号仿古商船重访广州,在古黄埔港范围进行了综合的整治建设,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了黄埔古港景观区
黄龙泄湖狩猎场
黄龙泄湖狩猎场
2023-11-05
黄龙泄湖狩猎场是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公安厅等部门批准设立的专业狩猎场,位于黄龙县县城北3公里,属石镇泄湖林区,面积约177平方公里。由大面积天然林,人工林等自然生长灌木组成天然屏障。从而成为野猪,野獾,狗獾,草兔,野鸡等多种飞禽走兽的繁衍之地
七女峰
七女峰
2023-05-11
七座山峰一字排列,高低不一,形态各异,如金城铁,如将军列阵,如宝剑刺空长缨穿天,但装扮得满身碧翠山花星缀,又显得婀娜多姿,妩媚可爱。玉皇峰永远是一幅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架势
陈平墓
陈平墓
2023-05-04
陈平墓,在户县石井镇曹家村西北。呈西汉典型的覆斗形。墓前有汉曲逆侯陈公平墓石碑一通,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孟秋,陕西巡抚毕沅书,户县知县汪以诚立石。原有30米方,17米高,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培龙亭
培龙亭
2023-06-11
培龙亭类型:古建筑时代: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地址:大乡培龙村保护范围:以外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培龙亭,培龙亭简介,培龙亭衡阳市常宁市培龙亭旅游指南
肖家窑头汉墓群
肖家窑头汉墓群
2023-06-03
肖家窑头汉墓群肖家窑头汉墓群,许乡窑头村东50米,有汉墓十冢,占地1平方公里,封土高5—8米,每冢周长44—170米。1984—1986年发掘无封土的墓葬102座,多为土洞墓和竖穴墓,出土文物100余件。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县城内
明代雯峰书院
明代雯峰书院
2023-08-11
明代雯峰书院位于甘竹镇龙溪村饶家,为明代史学家、教育家饶秉鉴(号雯峰)于成化六年(1470年)所建,飞檐翘脊,高墙深院,占地5032平方米,分上、中、下三厅,有读书号房56间,大小庭院三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有池有楼
高丽城山城
高丽城山城
2023-07-13
高丽城山城,即高句丽建安城,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东北7.5公里的青石关高丽城村的东山上。高丽城山城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高丽城山城地理位置: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所处时代:汉代至唐代级别批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国共和国国务院批准
台安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
台安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
2023-07-13
台安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张学良于1901年6月4日出生在今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屯,少帅在此渡过童年。现存旧居草房4间,并尚有当年的水井和大枣树等。1990年6月4日,台安县人民政府将旧居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起了张学良将军出生地纪念馆
邕子文昌阁
邕子文昌阁
2023-07-08
邕子文昌阁位于襄垣县侯镇邕子村东。坐西北向东南,东西宽11.5米,南北长8.8米,占地面积101.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1997年10月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文昌阁三层形制,一层为砖砌拱券式单孔过洞;上建二层0,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顶,檐下设斗拱
青县雷音寺
青县雷音寺
2023-07-03
雷音寺河北省沧州市青县金牛镇觉道庄,该寺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整体建筑有七殿七院,五桥五特点,即先秦式的城郭构造,并借鉴了西藏布达拉宫的建筑风格,是一座集汉藏建筑艺术精华的上乘之作。寺内供奉着佛像32尊,神像14尊
马家城子
马家城子
2023-03-24
马家城子即明代一堵墙,位于南甸镇马城子村。建于1546年(明嘉靖二十五年),城为长方形,长400米,宽250米,城墙四角筑有守台,城设东、南两门,东门稍偏北,宽约6米,外有瓮城,南门宽约8米,城墙残高2米,最高处可为3米
八达岭残长城(石峡关长城)
八达岭残长城(石峡关长城)
2023-03-17
八达岭残长城风景区位于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这里崇山峻岭、深沟险隘,长城城关相连,墩相望,由于保存原始,虽然残缺,雄峰犹存,那断壁残垣,定位在一个残字上。八达岭残长城位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景区西南5公里处,距八达岭古长城西南10华里处
明代遗址云山屯
明代遗址云山屯
2024-01-12
为了稳定边锤,把兵丁留下,实行屯田制、卫所制,现在贵州许多称屯、、哨、所的村寨,就是当年的历史痕迹。明永乐11年(1413年)贵州始建行省,结束了过去分属邻省的状况。这对贵州历史发展无疑是划时代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