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崇效寺 相关信息共 7500
崇兴庙
兴庙
2023-10-27
兴庙位于西店镇石家村,清道光年间迁建于此。平面布局沿中轴线为前天井、仪门、戏台、内天井、大殿,内天井两边为厢房。戏台与二间勾连廊共建有三个藻井,为省内所罕见,是县内仅3处三连贯藻井之一,且保持着始建时的原貌。大殿与戏台的木雕工艺精美
曹崇恩雕塑园
恩雕塑园
2023-11-07
恩雕塑园是全国第一个由雕塑家自筹经费、自创作品、自行设计的雕塑园。曹恩雕塑园占地5000平方米,投入约1000万元。这里的特色就是既是百果园,又是雕塑园。园内摆放了众多曹教授创作的石刻人物肖像作品
泰崇公祠
公祠
2023-06-24
提督府,又称泰公祠,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镇厦林乡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黄武贤的府第。在汕头潮阳区关埠镇下底村有座历史遗址提督府,原称建威第,又称泰公祠,俗称厦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黄武贤之府第
崇教兴福寺塔
教兴福寺塔
2023-10-22
教兴福寺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古城区东。教兴福寺塔原名教宝塔,俗名方塔。始建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当时有僧文用提出兹邑之居,右高左下,失宾主之辨,宜于苍龙左角,作浮图以胜之。县令李之善其说,逐令建塔。历经元、明、清几经重修
长芦崇福禅寺
长芦福禅寺
2023-10-27
古代长芦镇的长芦福禅寺,简称为长芦。据光绪《六合县志》引成化县志记载,该寺建于南朝梁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以前,北宋天圣年间和南宋淳熙时两次重建。淳熙十二年因江岸颓塌,徙滁口山之东三里河曲沙岗上
崇湖国家湿地公园
湖国家湿地公园
2023-06-07
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中东部的湖渔场,地处东经112°14′38″~112°18′8″,北纬29°53′48″~29°57′46″之间,总面积1484.43h㎡,其中湿地面积1464.23h㎡,湿地率高达98.64%
2020年大理旅游景色:崇圣寺三塔,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
2020年大理旅游景色:三塔,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
2023-12-10
2020年大理旅游景色:三塔,大理古城,天龙八部影视城:洱海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呈狭长形,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素以高原明珠著称。从空中往下看,
磬山崇恩禅寺
磬山恩禅寺
2023-05-20
位于湖滏镇镇的磬山恩禅寺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古寺,据《宜兴县志》旧志记载:唐代有一僧人,周游各地,一日至此荒山野岭,见四周山峰叠嶂,形似莲花,其中上坡地,状似象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僧惊叹不已,遂掘基建,得一玉器,观其形似钵,击其声似磬,僧视之为宝
崇墉永峙楼
墉永峙楼
2023-06-06
墉永峙楼位于安溪县感德镇龙通村,年代为清。简介:俗称龙通土楼。坐东向西,平面呈正方形,边长29米,高13米,门额题为墉永峙,落款甲申年瓜月立,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外墙石基厚2.8米,夯土墙厚2米,三层,共72间房
崇正中学旧址
正中学旧址
2023-08-14
正中学旧址编号:编号44755042时代:1931年地址:烟台市芝罘区东山街道大马路109号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范围:东北角:37°32′19.
崇实女中旧址
实女中旧址
2023-05-20
镇江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就读和执教。这里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园,曾被誉为南国女宗女学前锋。1952年收归公办,更名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兼收,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
崇宁真君庙牌楼
宁真君庙牌楼
2023-05-11
振头宁真君庙牌楼宁真君庙牌楼位于石家庄市振头村内。据牌楼上额横匾浮雕上记载,此牌楼为嘉靖二十年所建,作为关帝庙的一旌表。牌楼为四柱三间三楼琉璃顶,明间为歇山顶,两次间为钻山顶,皆单檐,檐下为五踩斗拱
缙云寺
缙云
2023-12-04
缙云位于重庆市北碚。它坐落在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胜地——缙云山中,始建于南朝刘宋景平元年(423年),后曾称相思,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缙云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中自古办学,名为缙云书院
崇实中学旧址
实中学旧址
2023-08-14
实学校从1903年开始购地到1925年主教学楼竣工,历时20余年,占地36.6亩,建筑楼房16栋(现存8栋)、房屋252间。建有文科学生教室、宿舍、膳堂等楼房5座,普通理科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药品储藏室、暗室各1处
崇华中医街
华中医街
2023-03-04
桂林华中医街以传承桂林2000多年的中医药文化历史,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以桂北民居的建筑形式为载体,融合中国传统儒、释、道中医养生文化、民族民俗风情、文化创意、历史怀旧等元素,引入国家级名中医,同时突出民族医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