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三团回师铜鼓旧址排埠万寿宫 相关特产共 1352 条
下埠、高桥红烧肉
2023-07-01
下埠、高桥红烧肉:菜品特点有的人喜欢吃瘦肉因为瘦肉有嚼劲,有的人喜欢吃肥肉因为肥肉香,有的人觉得肥肉腻,难以下咽,下埠、高桥红烧肉这道菜历史悠久,肉是五花三层,经过制作之后,美味不可用言语来形容,色泽红亮诱人,肥而不腻,入口酥软即化。信息来源:南昌人民政府网
糕团小点
2023-12-05
糕团小点:糕团小点是南京的传统小吃,南京人吃甜食讲究甜而不腻,糯而不粘,方称为甜品之上乘。此外,光口味好还不行,造型色泽还要出众,故而南京的糕团大多玲珑小巧、色彩缤纷,入口香甜松软、清香满腔。中文名:糕团小点分类:金陵小吃口味:香甜松软、清香满腔主要食材:面粉
柞水搅团
2023-12-25
柞水搅团:柞水搅团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特色小吃。柞水搅团所用面粉必须是粗粮,将包谷面均匀地搅拌于滚开的锅中,边撒面粉边搅拌,直到把面搅作一团,将做熟的搅团用勺子盛在碗里,浇以热汤酸菜,即可食用。搅团,名不见经传,真正的民间食品。以陕西而言,关中和陕南的贫苦农
永安葱烧排
2023-06-29
永安葱烧排:永安葱烧排,是富有当地风味的名菜之一。它的特点是香而辣,油而不腻,脆而不过烂,进口唇齿留香,佐酒、下饭均宜。猪排含有蛋白质和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还含有大量的钙质,加酸使钙质从骨中溶出,更有利于人体吸收。原料:净猪肉1000克,葱75克,辣椒干7克,
团风荸荠
2023-10-21
团风荸荠: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光绪八年(公元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公元1884年
羊排小揪面
2023-07-30
羊排小揪面:羊排小揪面是宁夏自古民间传统经典美食,祖祖辈辈研习传承,无人不知,无人不爱,这个店沿用了传统揪面的手工艺,精选生长一年多的宁夏滩羊腰部以上羊排精肉,用十余种香料炒制,以羊肉汤和羊排和小揪面在砂锅中炖熟,并佐以少许小白菜和韭菜,味道醇厚清香。
荷香牛肋排
2023-07-21
荷香牛肋排:广西贵港,中国有名的荷花之乡,贵港荷农祖祖辈辈种植荷花,并习惯用荷叶来搭配在各式各样的美食之中。晚清时期,民间盛行利用荷叶来搭配美食。相传,有一位出生在桂平的大厨李强,专为乡亲邻里喜庆之时烹饪美食,是荷叶搭配美食的民间大师,其中李大厨的荷香牛肋排广
钱排大芥菜
2023-07-21
钱排大芥菜:大芥菜,当地又称大青菜,菜杆硕大粗壮,具有种植周期短而采摘快的优点,种植三四周后即可开始采摘,三四月后便转季棵收。钱排镇由于地处高寒山区,每年都经历一定时日的霜冻期,而当地施用农家肥种植的大芥菜,经霜冻后味道特别好,是当地农家必不可少的食用蔬菜。近
洄田排粉
2023-07-02
洄田排粉:礼林镇洄田村排粉的制作始于明末清初,距今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皇帝南巡时,途今乐平,地方1以洄田米粉敬膳,食之,赞不绝口,钦点为朝廷贡品。又据《乐平县志》记载:乐平洄田一带程坂港背村,农民善造米粉,细白胜于他处。因当地农民制作米粉时
排楼汤圆
2023-11-01
排楼汤圆:衡阳风味小吃。制法为:大米浸泡淘洗净,加清水磨浆,入中火锅中,加精盐、五香粉适量、煮熟,稍冷却,用手反复揉光揉透,姜成竹筷粗的圆条,横切成约1厘米长的段,即或汤圆。复放入沸水锅,加人精盐,销煮,带汤舀入碗中,撒上葱花,白胡椒粉,即成。汤清白,丸柔软,
团湖鲫
2023-11-02
团湖鲫:团湖鲫团湖有五千亩水面,是野生鲫生长的天然湖泊。团湖鲫外形像鲤鱼,个头大,长期贴泥,浑身黑,河西人叫它黑壳坐板鲫。它体内含有人体所需的蛋白质、钙、磷、铁及脑磷脂。在民间,用鲫鱼煨汤给坐月子的妇女发奶十分普遍,也是人们常用来治疗阳痿的单方。古人食鲫各有千
筏子肉团
2023-07-29
筏子肉团:筏子肉团是青海西宁的名菜,俗称炸筏子。将猪的胃壁脂肪膜九俗称蒙肚子油或包肚油)做包裹皮,把肝、肺、肾、脾等,剁成泥,拌入盐、姜粉、花椒粉、胡椒粉、酱油、清油、葱沫、蒜泥等掺入面粉和团粉,拌匀,填入脂肪膜中,再用洗净的小肠管来回密密地扎成一长圆形肉团,
手抓羊排
2023-11-28
手抓羊排:主料采用高山优质山羊肉,辅料为彝族特有香辛料,肉质细嫩软滑。
黄陵搅团
2023-07-26
黄陵搅团: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搅团要好,72搅。做搅团不难,只是很费劲,一手端面粉,一手拿擀面杖,把面粉均匀地倒入开水锅里,同时不停地搅拌,搅至没有干面粉为至,然后注入一定量的开水,用擀面杖划成一团一团的,待烧开冒泡时,用力搅拌,直至均匀无小颗粒。第二次注
关中搅团
2023-07-25
关中搅团:搅团是西府地区的农家饭。因通过搅打使面粉成熟凝固为团而得名。又因其易消化、不耐饥,被人们戏称为哄上坡。制作搅团原用荞麦面粉,后因荞麦产量低,种植少,加上20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细粮短缺,农村多食用玉米面,农妇们就在粗粮细作上动脑筋,用苞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