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巫峡口、神农溪景区对巴东人的优惠政策 相关景点共 7500
龙家界
龙家界
2023-06-10
龙家界、官坝苗寨景区贯穿咸丰县城东西效、景区公路干线38公里,景区看点丰富,景色宜人,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体验民俗风情于一体。游龙家界可俯瞰山恋叠障,聆听松涛柏浪,观赏生态农业,感受土苗风情,体验劳动乐趣,云海、日出、日落尤为壮观
林语花溪水利风景区
林语花溪水利风景区
2023-08-07
景区位置: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景区景点:景区以九龙江花山溪流域为主体,外向延伸包括林语堂故居、林语堂文学馆、镇区两岸景观式防洪堤、滨水公园、沿溪木栈道、和乐码头、林语堂文博园文化核心区、三日桥(休闲观光步行桥)、圳心桥、闽南文化一条街、天地文泉等
招远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
招远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
2023-02-28
景区称号:乡村旅游(山东省逍遥游示范点)罗山黄金文化旅游区规划有罗山黄金旅游带、森林公园景区、金都峰景区、金色田园度假区四大主题区,在空间布局上呈现一带三区格局。主要景点有中国黄金实景博览苑、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淘金小镇和招金舜和大酒店、《大金脉》影视拍摄基地等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
2023-04-30
郊坛下和老虎洞窑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玉皇山南乌龟山西麓,郊坛下窑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1956年,浙江省文管会曾在遗址南部进行首次局部发掘,清理龙窑窑炉一座,并发掘了窑旁部分瓷片堆积。1985年10月到1986年1月,临安城考古队窑址进行正式发掘
陆秀夫陵园
陆秀夫陵园
2023-06-24
陆秀夫陵园是世人为了纪念他社会贡献,故修墓祭奠,在南澳岛深澳镇青澳村南山上,相传始建于元代初年,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潮州府知府郭子章奠基重建,潮州守备称经翰题书。用时参考半小时门票免费景点位置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青澳村
独岭坳遗址
独岭坳遗址
2023-06-10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栆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江村2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0公里,东南距炎帝陵50公里。遗址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独坳岭周围是一块较为开阔山间平原,一条无名小河从平原中部流过。平原外围为丘陵山冈
道孚民居
道孚民居
2023-06-01
道孚民居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道孚县内,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楞建筑,以圆木做崩科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劈,横向坚排,两头互相咬合,剖面为内壁;房顶履以泥地或青瓦,宅基点一般依山傍水,座西向东
龙湫灵液
龙湫灵液
2023-07-24
这首诗是古人位于银屏山脚下举溪八景龙湫灵液赞美
南郑圣水寺
南郑圣水寺
2023-10-05
古老圣水寺位于南郑县城以东约20公里处汉江南岸。寺内龙泉镶嵌五彩,汉桂流芳溢香,寺前古柏擎天,寺后松涛送爽,景色秀丽,风光迷人。因五眼泉水环绕大殿,犹如五龙捧圣,故名圣水寺。圣水寺南依灵泉山,北汉江,与历史文化名城汉中隔江相望
八鱼清代李氏家族石墓群
八鱼清代李氏家族石墓群
2023-10-01
大荔八鱼李氏家族石墓群,大型石墓22座,清理发掘11座,从已发掘情况来看,墓葬结构、规模及出土实物,研究清代社会政治、经济、官僚制度,乃至当时社会葬俗文化,特别是其书法绘画和石雕石刻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观猴台
观猴台
2023-10-05
观猴台观猴台位于草坪西北两公里处,有一块巨大岩石,其表面平整光滑,面积约100平方米。因其四周经常有金丝猴群出没,故称观猴台。这块宽大岩石,为旅途辛劳游人提供了小憩和观猴天然看台。也是与野生动物融合共处之佳地。
和里三王宫
和里三王宫
2023-09-06
和里三王宫是侗族民为祭奠夜郎国王竹多筒三位太子而修建庙宇,建于明嘉靖年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古代汉族宫廷式建筑,但戏台、偏舍等又采用侗族穿斗干栏式构造,是一座典型具有汉侗建筑艺术特色相互融合建筑物
上饶朱熹纪念馆
上饶朱熹纪念馆
2023-08-09
朱熹为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弘扬儒学大师
铁岭莲花湖湿地
铁岭莲花湖湿地
2023-07-12
莲花湖位于凡河镇中部,是辽河流经铁岭县境内形成湿地,北至辽河南岸鸭子湖,向南相连是五角湖、鸳鸯湖,向西相连是骆驼湖,十几个湖泊星罗密布,方圆面积几十公里。铁岭八景诗曰:湖上横秋烟,鸳鸯时出没。中有荡舟,高歌弄明月
无定河
无定河
2023-07-12
无定河无定河发端于陕西省白宇山,途经毛乌素沙漠南缘,最后注入黄河,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境内一条最大内陆河。无定河是灿烂鄂尔多斯文明发祥地。192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地质生物学家桑志华,首次在这里发现了一颗河套门齿,此后我国考古学家又多次亲临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