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师村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遗址
挺进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遗址
2023-10-18
瑞安西部山区葛藤湖自然村与平阳县龙尾相邻,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叶廷鹏等浙南党组织领导人及其武装人员常驻地之一。这里山高林密,地处偏僻,又是瑞安、平阳两县边界地,适宜于游击活动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叶挺指挥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叶挺指挥部旧址
2023-08-07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叶挺指挥部旧址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九江市区解放军171医院内,原为美国圣约翰中学校长高达德公寓,是一栋坐西朝东的回廊式二层西式楼房,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24平方米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师被服厂旧址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
2023-07-28
红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位于汤家汇镇斗林李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红十一军第三十二被服厂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2米
城东村雁塔塔基遗址
城东雁塔塔基遗址
2023-08-03
城东雁塔塔基遗址位于龙津镇城东村居委会,年代为宋,面积为45平方米,类别为寺庙遗址。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机关旧址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机关旧址
2023-04-25
姚家山新四军第五机关旧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蔡店乡姚家山村。由大礼堂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后勤部旧址、参谋部旧址、印刷厂旧址、修械所旧址、医院旧址、造弹厂旧址组成,保存较完好
红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七团团部驻地旧址
红三十一军九十一二七七团团部驻地旧址
2023-07-28
红三十一军九十一二七七团团部驻地旧址位于吴家店镇石佛潘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红三十一军九十一二七七团团部驻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南、西、北各3米
巉口村墓群(包括遗址)
巉口墓群(包括遗址
2023-09-09
巉口墓群(包括遗址)位于定西县巉口镇巉口村内及附近。是一处既有建筑遗址又有墓葬的文化遗存。面积约4.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灰坑。曾出土新莽铁权、铜驽机、铜车饰和五铢钱等。又距东2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内分布有封土墓葬9座
红25军四坡村战斗遗址
红25军四坡战斗遗址
2023-09-09
红25军四坡战斗遗址,位于泾川县王村镇四坡,红军楼为当时红25军四坡战斗指挥部。
丹溪少共国际师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丹溪少共国际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
2023-04-05
丹溪少共国际石城阻击战指挥部旧址(含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地址:小松镇丹溪事件发生年代:1934年旧址位于小松镇丹溪祠堂坪。由李氏家庙、许氏宗祠、许氏家庙组成,均为清代建筑,客家祠堂建筑风格,砖木结构,占地3000多平方米
张格庄村楜秸地遗址
张格庄楜秸地遗址
2023-08-14
张格庄楜秸地遗址位于牟平区大窑镇张格庄,年代为周代。二一一年五月二十日,张格庄楜秸地遗址被公布为烟台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北边至张家河西、南岸,西边至田间小路东侧,南至张格庄北侧。
广财山红军挺进师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
广财山红军挺进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
2023-08-09
广财山红军挺进出征誓师大会旧址群位于德兴市绕二镇花林广财山自然村。1934年11月底,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等机关迁入广财山。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从皖南返回赣东北苏区,途径怀玉山陷敌重围
双庙集村福胜院遗址
双庙集福胜院遗址
2023-08-25
双庙集福胜院遗址年代为隋、唐、金、明、清,位于张楼镇陈小庙行政村双庙集。2019年3月18日,双庙集福胜院遗址被公布为成武县人民政府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明代碑刻南侧中心处为基点(东经116°02′52.3″
黄龙洞遗址
黄龙洞遗址
2023-06-08
黄龙洞遗址位于郧西县西北方向30千米处的香口乡李六组,距香口乡8千米。洞穴处于秦岭东坡南段丘陵山地,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口前有大水河。洞口高出河面约7米。洞穴后部是黄龙山。洞口面向东北,宽约27.8米,高11米,海拔高度为601米
完城村汉参户故城遗址
完城汉参户故城遗址
2023-06-30
完城汉参户故城遗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平舒县城西南五十里有参户亭,故县也。即指今完城南里许的古城遗址。参户县为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所置的勃海郡二十六个属县之一,县在东汉初废,县治降为亭。亭,即今乡镇建制
下樟古村
下樟古
2023-07-24
下樟位于丽水龙泉市西北部,史称云坞古,宋时龙泉管复隐居于后白云崖,管复广种樟树以驱毒虫,然后附近有吴氏等山民迁入。明末清初郑承恩从福建荣阳迁徙下樟(郑氏系郑成功后裔),并形成村落。因水口有一千年古樟,故得名下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