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带你欣赏亚洲第一瀑万州大瀑布具有六大旅游特色 相关特产共 7500
瓜州棉花
棉花
2024-01-03
棉花:瓜种棉历史悠久,早在盛唐时期就从印度引进草棉进行种植,到七十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进入九十年代,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措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多方寻求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不断提升棉花产业规模,棉花种植面积和单产逐年提高并趋于稳
鄞州竹笋
竹笋
2023-09-05
竹笋:鄞竹笋鄞州区是中国竹笋之乡。鄞州区2001年竹林面积170338亩,年采伐毛竹280万株,产笋1.9万吨,产值4000万元,竹笋加工业总产值1.1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鄞州区竹笋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分布的竹种资源十分丰富。据元至正《四明续志
潞州黄芩
黄芩
2023-06-15
黄芩:潞黄芩是山西长治屯留县的特产。黄芩(拉丁学名: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肉质根茎肥厚,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总状花序在茎及枝上顶生,花冠紫、紫红至蓝色,花
特色粗粮
特色粗粮
2023-06-15
特色粗粮:豆面条、荞面饸饹、玉米发糕,随著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市里开始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杂粮风,各种粗纤维食品走俏一时。超级市场里,不同品牌的饼干、面包、麦片、挂面纷纷打上了粗纤维的标志,宣布了粗粮细做时代的到来。乌兰察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环境,盛产
利州贡梨
贡梨
2023-07-07
贡梨:利贡梨利贡梨的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在1000多年前就开始种植了。利贡梨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利地处川、陕、甘交汇处,其所处的特殊环境是利贡梨的理想产区。全区境内年均无霜期263天,平均气温17℃,利属亚热带湿润
睢州烧饼
烧饼
2023-07-15
烧饼:睢烧饼以制作精细、配料巧妙、味色型俱而著称。烧饼圆型,直径十公分,罗纹型花边,中薄沿厚,中间分四层,上下两层瓢、油盐、佐料适当,甜咸适口,表面沾满芝麻仁,呈金黄色,外焦里软,吃着香焦酥脆、味道鲜美。
酉州乌羊
乌羊
2023-07-06
乌羊:酉乌羊原产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酉阳历史悠久,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800年州府所在地。公元1131年,改寨为,名为酉。酉乌羊因产于这块神奇土地和可视粘膜为乌色而得名。.产地环境酉
道州桐子李
桐子李
2023-10-30
桐子李:桐子李俗称李子,属蔷薇科,是妇女和小孩爱吃的一种水果。道桐子李,果核小,肉质肥厚,味甜可口,品质较好,系道县较有名气的特产之一。它不仅可供鲜食,而且还是加工蜜饯和罐头的上等原料。桐子李树适应性强。它既耐寒又耐热,分株、嫁接均可,最宜种植在深厚的
万泉鲤
泉鲤
2024-01-08
泉鲤:产于琼海市万泉河中,有溪鲤、镜鲤、倩鲤和凤尾鲤。前三种约同于普通鲤鱼,而凤尾鲤身及尾鳍料长,呈桔红色,鳞色鲜艳。溪鲤、镜鲤、凤尾鲤多生活在万泉河中下游的深湾和急水滩处。倩鲤
巴州芦苇
芦苇
2024-01-09
芦苇:巴是全国四大苇区之一。仅博斯腾湖就有芦苇58万亩,年产苇30万吨。除民用编织、盖房外,已成为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位于库尔勒新城区的博斯腾湖造纸厂以优质的博斯腾湖芦苇为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年产机制纸1.7万吨。其中50克胶印书刊纸和碱法漂白苇浆
耀州花椒
耀花椒
2023-12-27
耀花椒:耀花椒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特产。耀州区花椒挂果面积10万亩,主要分布在孙塬、小丘、关庄寺沟、董河、淹池等地,2012年产量3000吨,产值1.2亿。近年来耀州区委、区人民政府积极实施果业富民战略,突出抓好以核桃、花椒、柿子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建设,
隰州金梨汁
金梨汁
2023-08-09
金梨汁:隰金梨汁隰县位于晋西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现辖3镇10乡,人口8.63万。县政府驻城关镇。隰县,春秋称蒲邑,战国谓蒲阳,汉置蒲子县。北魏置汾。北齐置长寿县。隋改隰川县,为隰州治。明废具入隰,民国元年改隰县。1958年与
严州雪梨
雪梨
2023-09-08
雪梨:产品名称:梨产品产地:杭州建德、桐庐产品特性:果肉白色,皮薄肉厚心(核)小,质地多汁无渣,口味甜香脆嫩。产品类别:严雪梨、桐庐白梨。产品成分:含有丰富的糖类、酸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份。产品季节:5月份梨树定果,8月中旬果实成熟,在立
峡州翠绿茶
翠绿茶
2023-10-25
翠绿茶:呈细条形,色泽翠绿,汤色浅绿,略带熟板栗香,回味甘甜。产于宜昌市长江两岸高山茶区,那些地方土层肥沃,云雾缭绕,昼晚温差,因而长出的茶叶十分肥厚,经久耐泡。
乾州锅盔
锅盔
2023-12-26
锅盔:乾锅盔传说,乾陵修筑时,成千上万的民工参加筑陵工程,民工为解决生活问题,就用自己头盔烙制面饼。这样的作法,大家都感到烙制起来方便,一传十,十传百,普遍传开了。大多数民工就是这样制作锅盔,烙出来的馍好吃耐放,香味扑鼻,这就是锅盔的前身。后来随着人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