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平阳东岳观 相关信息共 2972
长龙山天仙观
长龙山天仙
2023-10-20
长龙山天仙,历史悠久,闻名于世,是渝东、陕南、鄂西交界处方圆数万平方公里的道教圣地,享有川武当之盛名。据民间传说,汉平帝之女平阳公主为避战乱,流落至此,遇草寇欲纳之,平阳公主以武力征服草寇。此处地势形胜,便驻迹,遂得道成仙。后来汉光武帝追谥其为天仙公主
平阳鼓楼
平阳鼓楼
2023-07-08
楼的平面呈正方形,四边各40米,面积1600平方米,高40.5米,四面设回廊。基座全用青砖砌筑,座高8米,南北东西有高宽各5米的券门。四个券门横额分别题刻北达幽并、南抵秦蜀、东临雷霍、西控河汾。楼体稳重厚实,结构得体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
2023-11-19
凤林小学是党领导平阳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30年冬,共产党员叶廷鹏和黄先河、黄美迎,到平阳凤卧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结识了凤林小学校长郑海啸。1933年6月,叶廷鹏、黄先河在凤林小学介绍郑海啸入党,同年冬,在该校成立凤林党支部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
2023-11-19
1930年5月,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失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平阳城乡处于之中。为了坚持革命,是年秋,进步青年陈阜根据叶廷鹏等人的建议,接办麻步鳌峰小学并任校长。自此,该校成为平阳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基地
90分钟徒步登顶东岳山,饱览南岭群峰的气势雄浑!
90分钟徒步登顶东岳山,饱览南岭群峰的气势雄浑!
2023-12-08
90分钟徒步登顶东岳山,饱览南岭群峰的气势雄浑!:一提起东岳山,很多人都会想起东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早就闻名天下了。而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就在广东连州,也有一座山峰叫东岳山,风景指数不亚于东岳泰山。东岳山,海拔1452米,位于广东省连州市与阳山县交界处
平阳文明塔
平阳文明塔
2023-07-24
文明塔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楼阁式空心六角七层青砖结构,高三十五米,逐层向上收缩,前人称文笔峰。塔内原有木梯盘旋而上,惜于民国期间火毁,至今塔内可依稀辩认火劫痕迹。文明塔是浙南地区清代仿木结构砖塔典型代表。塔旁还遗存塔碑一通,石兽一只
观沟村重阳观
沟村重阳
2023-05-06
重阳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沟村。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迁修于此。重阳规模较大,主体建筑有山门、三清殿、老君洞、祖师殿以及戏楼、道院等。现仅遗留三清殿、道士房东西屋、广圣殿等四座建筑及数孔窑洞。另有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立迁修重阳记碑一通
观山村
山村
2023-06-07
自古闽南俗语——有山富,没山厝;有山厝,没山富。山村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也是南安第一侨郷。山村有着多元且丰富人文旅游资源,早期山村藏于大山之中,不受外界干扰,使得村内的人文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保存
丹霞观
丹霞
2023-09-07
丹霞丹霞又名天师,位于公安镇塘贝村白云山麓,始建于汉永寿元年(155年),传说为张道陵炼丹之所,历代屡毁屡建。明洪武二十五年重建丹霞,后又在侧及前相续建起益公祠及戏台,1958年均被毁,1986年当地群众集资在原地重建丹霞及戏台,丹霞依山傍水
观山
2023-10-08
山西和县城东,一山由东南蜿蜒而来,峰回势转,巍然东峙。这里常年苍柏葱郁,景色清幽,风光秀美,这就是山。山之巅,地势开阔,在其最高处建有朝阳山之巅,地势开阔,在其最高处建有朝阳
崇祯观
崇祯
2023-05-25
崇祯位于应县下马峪乡马岚庄村内,年代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崇祯被公布为朔州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崇祯,崇祯简介,崇祯朔州市应县崇祯旅游指南
九天观
九天
2023-06-21
九天位于罗浮山景区内。又称明福。始建于南汉,明末邝露读书于中,自号明福洞主,乾隆年间莫明星重建,名之九天。现存建筑为民国时期修建。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布局,通进深26.4米,通面阔20.4米,占地2245平方米,建筑面积532平方米
朝天观
朝天
2023-06-13
【朝天】建于张家界景区内朝天山。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吴天地。朝天山海拔1227.3米,地势极为险峻。址原在距今址不远的山上,其间曾历劫难数次,几致朽废。康熙年间,有和尚醒作登朝天苦修,并将寺庙迁移今址,虽得以恢复旧貌
谷仓观
谷仓
2023-09-19
谷仓:在团结乡谷仓村的山顶上有一远近闻名的道观谷仓,据传此建于明代,兴盛于清代,道观气势宏大,有三个大殿,两个天井,地板皆用青石铺成,大殿属于典型的宫殿建筑,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修建精致,据传道观古色古香,常年保持清静、整洁和庄严的氛围
观桥
2023-04-27
桥,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湘城老街,始建于宋咸淳二年(1266),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与桥堍灵应同为宋代始建,始建时名通仙桥后元朝天佑年间改称桥。清光绪十六年,里人张毓庆再修桥,风格上保留了元代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