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相关景点共 4311 条
成都画院书画博物馆
2023-05-08
成都画院书画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支矶石街59号,设立于成都画院内,成都画院占地2331平方米,是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川西民居建筑。2007年6月,成都画院民居建筑被批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月,成都画院民居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竣工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
2023-11-18
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江东区江东北路、庆安会馆内。2001年12月对外开放,该馆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庆安会馆为依托,辟有《明州与妈祖》大幅连环画、《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图片展》、《千年海外寻珍图片展》以及妈祖祭祀实景、《妈祖与中国红》等陈列
辽宁科技学院地质博物馆
2023-05-22
辽宁科技学院地质博物馆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努力建设,已成为采矿工程、土木工程和测绘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训基地。这里有矿物、岩石、古生物、构造等标本,种类全,数量多;有本院教师自己制作的大型沙盘——地质摇篮本溪,主要表现本溪市区及其周围地形、地貌、地质构造
杨震廉政博物馆
2023-03-10
杨震被人誉为关西孔子,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是全国规模最大、展示廉政人物最多、文化内容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整个展区从多个层面展示了杨震清廉人生及为官之道,引申出深遂的廉政文化,是当今时代不可或缺的参观学习之地
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
2023-05-28
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有盘古之手主题雕塑、序厅、矿冶春秋、荆棘之路、百炼成钢、熔铸辉煌、未来展望等多个展厅组成
蒲城博物馆(蒲城文庙)
2023-10-02
蒲城博物馆(蒲城文庙)文庙也称孔庙,位于县城中心正街路北,坐北朝南,始建于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文庙共占地约廿五亩,围墙216丈。文庙南北长,东西宽,前后共有四个院子。文庙最南边是一艺术价值很高的六龙壁,为文庙照壁,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
广州詹天佑故居和纪念馆
2023-11-07
詹天佑的故居和纪念馆坐落在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古朴的青砖、木趟栊和满洲窗,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西关大屋。在纪念馆的旁边,是一所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小学,一个绿色小花园将故居和学校连接在一起,花园内建有微型的人字铁路和八达岭长城
历道证券博物馆
2023-10-23
历道证券博物馆地址:浦东新区银城东路139号华能联合大厦13楼交通:东昌路站地铁2号线、浦东大道站地铁4号线、公交799浦东大道东方医院85/774/779/936/浦卫专线/蔡陆专线、浦东大道浦东南路01/81/82/119/454/455/584/607/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
2023-09-24
贵州民族民俗博物馆建于风景优美的白云公园内,该馆共设置了苗、侗、布依等多个民族民俗展馆区,另设独具民族特色的美食城和娱乐中心,集文化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建筑设施强调突出古老传统的民族民俗特色,完整地展示贵州少数民族渊源淳厚的历史文化
大连金石滩地质博物馆
2023-05-21
大连金石滩国家地质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金石半岛之上、金石滩核心景区入口处,于2007年11月12日正式开馆纳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共分八大展厅,是一座集地质科研、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参观景点,是您了解地球演变和发展过程的地质知识的最好场所
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2023-11-22
座落于徐家汇的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创建于1996年学校百年校庆之际,设在建于1918年的具有典型西洋风格的老图书馆内。展厅保留了原有的室内建筑风格,以丰富的实物、大量生动的文字说明和先进的声响设备,展示了学校110余年的办学理念和发展历程
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
2023-10-31
曲阜市中国状元文化博物馆,陈列珍贵文物近千件,展览面积一千余平方米,由四个展厅组成:梅花香自苦寒来厅展示了状元们艰辛的科考之路;一日看尽长安花厅展示了状元们丰富的文化生活;孔圣千秋状元师厅展示了状元文化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黑龙江省博物馆海洋世界
2023-05-10
黑龙江省博物馆海洋世界是由热带雨林、海底隧道和海洋珊瑚礁等组成,展示了几千尾江河与海洋中的珍奇水生生物。它们有来自长江中濒临灭绝的中华鲟,美国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巴西亚马逊河的水中之王海象鱼,以及热带海洋中的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珊瑚礁鱼等
桂海碑林博物馆
2023-04-30
桂海碑林博物馆所辖龙隐岩、龙隐洞石刻为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之一,现存摩崖石刻213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111件、元代1件、明代42件、清代26件、年代无考32件。年代最早的石刻为唐乾宁元年(894年)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
2023-08-10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设于全国著名的湖田窑古瓷遗址文物保护区内。在四十余万平方米的地下积淀了五代至明朝(公元907年—公元1644年)制瓷历史的丰富文化遗存,它清晰地反映了这七百年间陶瓷工艺史上重大变革和集中国古代制瓷历史之大成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