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广州美术馆 相关景点共 716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广州天河体育中心
2023-11-07
为举办第六届全国运动会,广东省、广州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造的天河体育中心。于1984年7月4日破土动工,1987年8月30日竣工,被誉为一流速度、一流建筑、一流设备的体育建筑,曾获得国家优秀设计一等奖、鲁班奖等。总占地约58万平方米
广州商业骑楼建筑
广州商业骑楼建筑
2023-11-07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广州近代建筑的发展经历了西洋建筑的移入、传统建筑的复兴以及现代主义建筑的传入等若干阶段。西洋建筑在广州便有了以下类型,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
广州塔(小蛮腰)
广州塔(小蛮腰)
2023-02-28
广州电视塔即广州塔。广州电视塔广州塔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地面,标高600米,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与海心沙岛和广州市21世纪CBD区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中国第一高塔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
2023-11-06
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位于广州市烈士陵园内。馆址原为清末咨议局,建于1909年,是一座仿西方罗马式议会建筑,高大宏伟、气势轩昂。四周松柏挺立,绿草茵茵,景色宜人,环境优雅。1921年5月,孙中山在此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
广州航天奇观
广州航天奇观
2024-02-27
广州航天奇观是由当地农民自行集资兴建的。首期占地20多公顷,总投资2.5亿元。这里有航天科技馆、火箭发射指挥中心、升空馆、太空站、月球馆、太空遨游、星球历险、火山地震馆、360度景视厅等10多个旅游场馆
广州亚运文化村
广州亚运文化村
2023-10-30
广州亚运文化村于2007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于2009年底建成。总建筑面积约139万平方米,赛时可容纳近5万人进驻。广州亚运村利用天然河涌、道路为分隔带,形成6大功能分区,包括运动员村、媒体村、技术官员村、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亚运公园
广州豫章书院
广州豫章书院
2023-04-09
广州豫章书院,又名罗家祠,建于1893年,由于罗氏族人的祖先源自江西省旧郡豫章,书院由此得名。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当时的总指挥部便设在豫章书院。现书院作为广州市长堤真光中学图书馆,仍旧保留着古建筑的传统特色
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2023-05-04
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是由当代中国画重要代表人物崔振宽先生资助,陕西水墨长安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座集展览陈列、收藏保护、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公共教育、国际交流为一体的大型民营公共美术馆、博物馆
广州太阳岛乐园
广州太阳岛乐园
2023-11-07
太阳岛乐园位于广州北郊人和,是一个有特色的水,陆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型游乐场。乐园的特点是水上项目多。如钻石湾,容纳三千多人的淡水沙滩泳场,浪涛湾,历险池,潜水池,神奇涌泉,波浪滑水梯,激流探险,风帆等等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
2023-11-07
广州木偶艺术中心于2003年9月22日正式开业,即承办了金狮奖第二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的开幕式和首场比赛以及后续比赛观摩公演7场次。该中心使用面积3581平方米,有大剧场945.7平方米452个座位、小剧场(木偶教学、旅游演出)156.4平方米100个座位、木偶
广州三元宫
广州三元宫
2023-11-06
广州三元宫三元宫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唐称悟性寺,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道教以天、地、水为三元)
广州发展公园
广州发展公园
2023-11-06
来到广州发展公园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巨大的花叶榕。公园后侧是几株高大的菩提榕。发展公园的设计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疏林草地。树虽大,但并不密集,给人非常开阔的感觉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2023-11-06
广州农讲所旧址讲习所旧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是毛泽东等人于1926在广州举办的广州农动所旧址。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清代重建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2023-03-21
天津美术学院座落在海河之滨、三叉河口,位于天津市中心。其前身为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年6月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中,涌现出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许广平等一大批先进分子,成立了觉悟社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
天津泥人张美术馆
2023-11-30
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使其从佛殿神堂步入了寻常百姓家。同时它伴随着对民间艺术的雅化和对古典文学艺术的俗化过程,发展了民间艺术,使其创作兼具雅俗合一的艺术特征。郭沫若、徐悲鸿、赵朴初等曾分别题诗、题词、著文,予以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