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庆云摩崖石刻 相关景点共 2066
庆云禅寺
庆云禅寺
2023-07-19
庆云禅寺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元驸马都尉蔡梦祥舍宅增广,于是殿宇钜丽称名蓝,然而时间推移,世事变迁,雕梁画栋,渐有废圮,寺旁隙地渐没入民间,僧徒遂散去1988年泰兴县人民政府批准泰兴县佛教协会筹备小组修复庆云禅寺的申请
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
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
2023-11-16
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位于浦城县富岭镇棠岱村,时代为明代。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简介,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南平市浦城县棠岱坑水垅记摩崖石刻旅游指南
巾峰山摩崖石刻
巾峰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北宋连州巾峰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东郊巾峰山麓。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周濂溪游巾峰山题廉泉之源四字,高0.96米,宽4米。正书,字径0.75米。
小歇石摩崖石刻
小歇石摩崖石刻
2023-06-22
小歇石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山灵光寺山门外的粲花馆门前。石高约1.5米、宽约2.5米,石上凿刻李士淳题写的诗。
北沟摩崖石刻
北沟摩崖石刻
2023-11-02
沙峪乡北沟村摩崖石刻,位于怀柔(县城西北20公里)沙峪乡北沟村北山沟内北沟村与庄户村交界处,均为阴文,正书,共9处,分布在长约3公里的山沟内,由沟口往北依次刻1——警心慎辔,横刻,右首有竖刻的辛丑二小字;2——观澜(竖刻)二大字,其左有怀野二小字
燕子岩摩崖石刻
燕子岩摩崖石刻
2023-09-17
真静书岩又称燕子摩崖石刻,是武胜八景之一,位于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距武胜县城约25公里。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临河环岩的书岩始建于南宋,长210米,高3至6米,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大小字600余个,各种体自有风格,刻工精湛细腻
两岭口摩崖石刻
两岭口摩崖石刻
2023-05-11
两岭口摩崖石刻在两岭口村东北阿牟院遗址,东侧的一块长4.5米、高2.5米的巨石上,雕刻石龛54个,佛像56尊,左侧刻有大定十一年(公元117年)岁次辛卯,是河北省首次发现的有具体纪年的金代石刻,为研究金代石刻艺术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标尺。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
2023-06-06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待诏摩崖石刻
待诏摩崖石刻
2023-06-23
待诏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西石村村后田洋,有一巨石,裂成三瓣,分别朝向东、西、北三面。在朝东的一块巨石正面镌刻有龙驱虎激此瓜分,半卷风沙半雾云,待诏山坚谁似汝,补天胆裂可怜君,障来乡寨当屏岫,削就方圆岂斧斤,不信人间无砥柱,中流辟立大将军
隐仙洞摩崖石刻
隐仙洞摩崖石刻
2023-07-31
隐仙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马渡村紫山上,为石灰岩溶洞,面积约24m。洞座北朝南,下有徽水河流经,对面是辽阔的高溪滩。2012年入选第六批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题,其中以宋的题刻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
庆云宫
庆云
2023-03-08
庆云宫景区位于庆云县马颊河畔,205国道旁边,交通便利。庆云宫景区于2009年10月正式启动,占地58000余平米,项目总投资2.3亿元,建筑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堪称国内平原地区规模最大的道教文化仿古建筑群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2023-11-07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
2023-06-21
枫树岗太平天国摩崖石刻位于平远县中行镇仲石村以东,枫树岗石壁上。刻太平天国平天王左排七字,分3行竖书,中为太平天国,左为平天王,右为左排。石刻字迹书写平常,刻工粗糙,呈行书体,略有残缺,不像名家手笔,更不像是能工巧匠所作,长0.8米,每字约0.15×0.6米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2023-07-23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东石梁洞又称石虹洞,早在宋庆历二年(1042)即在洞前建寺,今洞中存有摩崖碑刻14处。其中有宋嘉祐七年(1062)浙漕李复圭、明嘉靖御史萧一中、嘉靖十一年(1532)推官吴子孝、嘉靖三十八年(1559)石梁山人吴宗袷等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