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庆云文庙大城殿 相关信息共 2559
南山殿塔
南山殿
2023-07-23
南山殿塔,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建,位于巾山西南坡南山殿前。因多次受雷击,塔刹已毁,塔顶损毁严重,塔总体残高16.3米,建筑风格与东大塔相仿。各层均有腰檐和平座,以菱角牙子叠涩出跳。二层以上每层中间辟壸门形佛龛,龛内设石佛像
大理老君殿
大理老君殿
2023-05-03
老君殿又叫青霞观或青微观,是巍宝山上主要的道观。因与太上老君点化细奴罗的传说有关,因而是巍宝山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殿宇。殿宇初为湖北武当山全真道人沈妙章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修建,清同治年间东厢房毁于兵乱,光绪年间曾进行过复修
将军殿阻击战遗址
将军殿阻击战遗址
2023-04-04
将军殿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黄坊乡将上村将军殿自然村的石坑杨坡寨,在建宁县城东北40华里处。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此阻击国民党军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保卫建宁县城的北部第二道防线。邱家隘战斗后,建宁东北线的国民党军固守待机
铁瓦殿道观
铁瓦殿道观
2023-10-04
铁瓦殿道观铁瓦殿位于汉阴县城西南方距316国道二级路高粱铺段20余公里处,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传播地之一,海拔2128米,原名离尘寺,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年,景区古树参天,溪水潺潺,怪石嶙峋,奇花与异草遍布,竹林与云海为伴,登临峰顶,可眺汉阴、紫阳、石泉三县
庆云沃森田园养生休闲观光园
庆云沃森田园养生休闲观光园
2023-03-15
庆云沃森田园养生休闲观光园景区位于庆云县尚堂镇双龙湖水库东侧,于2014年6月正式开馆,用地面积300亩左右。沃森田园养生休闲观光园由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现代农业展览区、高端种植采摘区、铁皮石斛仿野生展示区、香草植物区、健康养生区等两心五区组成
海州文庙戟门
海州文庙戟门
2023-07-17
海州文庙戟门位于海州区海州中大街小学院内,现为教师办公室。戟门(亦称棂星门)是海州文庙的组成部份,初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海州知州侯镗重修。戟门现存五间(包括门东耳房两间),在东西山墙内,各嵌明碑一块
清峰寺雪山殿
清峰寺雪山殿
2023-04-18
清峰寺雪山殿位于会宁县中川镇老鸦沟村大湾社小山咀一古堡内。清峰寺雪山殿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堡外墙为基准,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清峰寺雪山殿,清峰寺雪山殿简介,清峰寺雪山殿白银市会宁县清峰寺雪山
西殿村遗址
西殿村遗址
2023-05-12
西殿村遗址位于阳曲县东黄水镇西殿村北台地上。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40万平方米。遗址北侧断崖上暴露有一厚约0.5~1.8米的文化层,采集有仰韶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片等遗物
西龙潭三教殿
西龙潭三教殿
2023-09-26
西龙潭三教殿位于开远市城西龙潭坡脚,始建于明初,原名观音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正殿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因于内塑送子观音、文昌帝君、真武祖师三教神像,故称三教殿。民国八年(1919年)重建两耳楼房、龙潭口水榭楼房及六角亭两座
真武殿窑群
真武殿窑群
2023-10-29
真武殿窑群,位于宜兴市新街镇水北村真武殿
寨里关帝庙献殿
寨里关帝庙献殿
2023-07-10
该庙创建后历经战乱,其他建筑早毁,仅献殿独存。献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正面檐下施通圆木大额枋,其上施四铺作单下昂斗拱九朵。前檐的大梁放置在通面额之上,不与下面的立柱相对应
五岳殿(丹霞寺)
五岳殿(丹霞寺)
2023-06-11
五岳殿是江南唯一同时供奉五岳圣帝的寺庙。是唐朝著名的石头和尚的弟子丹霞禅师天然和尚所建,故名丹霞寺,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785804年)。清末,寺僧玉洁塑了五岳圣帝神像于前殿,以便吸引更多的朝圣者,从此丹霞寺改名为五岳殿
格萨尔王殿
格萨尔王殿
2023-10-06
格萨尔王殿,座落在卧龙山龙鼻子的洞窟里,窟长70余米,宽12米,高3米多。正面窟内是格萨尔跨神骏,持刀负箭,珠毛手捧哈达送格萨尔出阵的场面,窟左侧甬道中塑有格萨尔岭国以总管贾擦协尕尔为首的36位将领,进入殿内众英雄跨俊马,手持各种武器、神态各异,豪气满怀
袭古殿
袭古殿
2023-11-16
在湛卢山清凉寺左侧有一偏殿,叫袭古殿。这里原称欧冶祠,是后人为纪念欧冶子而建造的。也许是因为湛卢剑杀戮过多,招致民间的一些非议,因而在这里建了庙宇,用慈颜善面的金身大佛代替了杀气极浓的欧冶塑像。就连欧冶子的名字似乎也觉得忌讳,而将祠堂改了名字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贵德文庙及玉皇阁
2023-04-20
是集儒、释、道三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包括文庙、大佛寺、玉皇阁、关岳庙、城隍庙、民众教育馆六个院落及贵德古城、古校场。玉皇阁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扩建,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为三层楼阁,通高2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