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庆元己末摩崖题刻 相关信息共 4011
砖刻屏
2023-08-23
屏:砖屏是一种用篆刻艺术的刀法,将汉碑文字、汉画图象刻在明清时期的古砖上,再配上用红木雕花精致而成的座屏和挂屏。砖屏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其外观古朴典雅,图象既有汉代碑刻和画像石的雄强阳刚之气,又有古代碑刻的金石之气,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者能从中
瞿塘峡摩崖石刻
瞿塘峡摩崖石刻
2023-04-14
瞿塘峡摩崖石刻位于瞿塘南岸白岩山西侧榜江处,有一片面积达千余米的大青石,上下数十米,布满了自宋至近代的碑刻共十二幅。这些石刻均为阴,字体有楷、隶、草、篆等。中文名:瞿塘峡摩崖石刻地点:瞿塘南岸类别:阴篆刻时间:公元1171年
竹仙洞摩崖石刻
竹仙洞摩崖石刻
2023-06-26
竹仙洞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洞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
寺沟摩崖石刻
寺沟摩崖石刻
2023-03-25
寺沟摩崖石刻位于汾西县邢家要乡寺沟村,时代为元大德元年(1297年),类别为石刻及其他。砂石质,东西宽0.45米,高0.7米,面积0.4平方米。中间一佛字,下莲花,左侧一元宝,右侧一枚铜钱。并有元大德元年、石中宝等记载。寺沟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侍郎坦摩崖石刻群
侍郎坦摩崖石刻群
2023-10-24
侍郎坦摩崖石刻群湖南郴州永兴县侍郎坦摩崖石刻群,是最近发现的以唐代文学家韩愈手书昌黎经此为主的题记石、六朝佛像残画石群以及清道光七年永兴县为了维护韩愈原迹粉本改为阴的题记和道光八年永兴县程恩泽翻摹阳为二行四字的题记,石共十余处
鼎湖山摩崖石刻
鼎湖山摩崖石刻
2023-06-26
唐—民国肇庆鼎湖山摩崖石刻位于肇庆市鼎湖山。分布于天溪风景区上庆云寺路边石壁、往飞水潭路边及潭的四周石壁和云溪风景区内石壁,共76,分述于下:云溪风景区内石刻31。其中唐代1,位于老龙潭侧涅槃台石壁,题字为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八字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2024-01-15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民国)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位于黄窝龙潭涧上游,黄窝水库西侧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吕端山上。刻于吕端山龙潭涧东侧石壁上,曰龙潭二字,结体肥硕,字径约40厘米,楷书。龙潭涧发源于大龙顶,自西向东,经龙潭下渲,该涧又名乌龙涧
阆风岩摩崖石刻
阆风岩摩崖石刻
2023-06-26
阆风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黄岗街道办事处七星岩景区(社区)阆风岩上,共有明至现代石刻22,其中明14,清1,民国2,现代3,不详2
兰州刻葫芦
兰州葫芦
2024-01-04
兰州葫芦:兰州葫芦:为用手工在葫芦上刻画的工艺品。兰州小葫芦为经多次改良培植的优异品种,大者如鸡卵,小者若算珠,皮质细腻,外表光滑,圆美可爱。其形美色雅,刻画精湛。该工艺在清代民间已有流传。
燕喜山摩崖石刻
燕喜山摩崖石刻
2023-06-17
燕喜山摩崖石刻位于连州市连州镇风景名胜区燕喜山内。燕喜山因韩愈作《燕喜亭记》而得名。那里现存宋、明、清石刻17,其中以宋的最多,有向宗道、陆琮、金杰、李宗仪、张闻、谭粹、韩揭等人的题名,俱在熙宁、元丰间
中日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
中日甲午战殉国将士墓
2023-07-13
中日甲午战殉国将士墓位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境内,占地面积大约10000平方米,是为纪念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殉国将士所修建的一处纪念性景区。中文名:中日甲午战殉国将士墓地理位置: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田庄台镇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
门当刻石
门当
2023-09-30
门当石门当石位于山南地区洛扎县门当乡门当曲河与洛扎怒曲河交汇处的一座石山断崖上,石面积高2.7米,宽3米。石题头一行为一具长宽各约40厘米的阴万字。其下为一行高约20厘米的阴藏文。再下为8行藏文小字
刘平国刻石
刘平国
2023-04-21
此刻全称《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摩崖》,又名《刘平国治路颂》、《刘平国治关亭诵》、《龟兹石》等。8行,105字。在新疆拜城县东北150公里黑英山乡博扎克拉格沟沟口一巨型山岩壁间
淄博刻瓷
淄博
2023-10-06
淄博瓷:系对陶瓷施以特殊的装饰工艺。在已烧成的陶瓷半成品上,用特制刀具镌刻各种书法、绘画。成品历来被列为高级手工艺品之一。淄博瓷构图布局严谨,色彩简而不繁,风格粗犷、活泼。既具绘画的神形,又富金石韵味。于奔放外不离法度,精微处足饶气魄。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
2023-07-23
东石梁洞摩崖石刻位于乐清市雁荡山。东石梁洞又称石虹洞,早在宋庆历二年(1042)即在洞前建寺,今洞中存有摩崖碑刻14处。其中有宋嘉祐七年(1062)浙漕李复圭、明嘉靖御史萧一中、嘉靖十一年(1532)推官吴子孝、嘉靖三十八年(1559)石梁山人吴宗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