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府城高中李彦章石刻 相关信息共 4980 条
万寿山石刻
2024-01-15
万寿山石刻(民国)万寿山刻石位于宿城街道万寿山顶,南瞰宿城水库,北望悟道庵涧,西连宿城西山,东临宿城山间盆地。字径约50厘米,楷书,无款。传为振亚和尚题勒。传初唐时期,秦王李世民征东至此,将士们一夜之间围土筑城,山呼万岁,山之得名
李村李氏宗祠
2023-08-03
李村李氏宗祠位于李家乡李村,年代为清代,面积为136平方米,类别为坛庙祠堂。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李村李氏宗祠,李村李氏宗祠简介,李村李氏宗祠三明市清流县李村李氏宗祠
明云南府城城墙残段
2023-04-15
唐永泰元年(765),南诏国在滇池北岸修筑拓东城,翻开了昆明的建城史,为古代昆明城市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大理国时期和元代,拓东城改名为鄯阐城和中庆城,城址有所变化,城墙皆为土筑。明洪武十五年(1382),明军攻占云南后,将元代的中庆城改为云南府
甘肃石刻丨西狭颂摩崖石刻
2023-12-09
甘肃石刻丨西狭颂摩崖石刻:西狭颂摩崖石刻位于陇南市成县天井山麓鱼窍峡中,包括现存《西狭颂》(又名《惠安西表摩崖》)、《耿勋表摩崖》和已经消失的《天井山记》摩崖3处。鱼窍峡《西狭颂》正文拓本《西狭颂》刻于东汉建宁四年(171年),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
矬李遗址
2023-05-09
矬李遗址类别:古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矬李村北公布时间:1986/11/1公布批次:第二批锉李遗址位于洛阳市南郊约12.5公里的古城公社锉李大队,遗址区是一处南北约夕00、东西约,00米的台地,锉李村就座落在遗址上
李畋公园
2023-08-12
李畋公园位于上栗县城东部,上栗县是中国爆竹祖师李畋的故乡,花炮业的发源地。《唐史》载:李畋,江南西道袁州府上栗麻石人氏,生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四月十八日,唐大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缠,久治无效,遂诏书全国求医
芳畈玉皇李
2023-10-21
芳畈玉皇李:玉皇李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芳畈镇的特产。芳畈玉皇李果实形美、肉质厚、色泽艳、个大汁多、香浓味甘、品质优异,被命名为鄂孝玉皇李1号。玉皇李,原名御黄李,主要产于芳畈一带,是传统名贵水果。元代王祯《农书》载:御黄李,形大、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明嘉靖皇
紫星佛教石刻
2023-06-06
紫星佛教石刻位于紫帽镇紫星村顶溪园自然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紫星佛教石刻刻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坐西北朝东南,石刻中间竖刻阿弥陀佛,两旁刻多行,字体楷书,计211字。该石刻对于研究闽南地区的佛教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2023-12-02
目的地介绍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白石桥东约500米处的真觉寺遗址内,是一座展示北京地区石刻石雕精品的专题博物馆,1987年10月对外开放。石刻博物馆的露天陈列,按内容、功用分为八个展区,展出历代石刻文物计500多种,加上库藏的历代石刻,共计千余种
李林烈士陵园
2023-07-05
李林烈士陵园,前身为平鲁县烈士陵园,位于平鲁区井坪镇。1987年,该园被山西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文名:李林烈士陵园陵园级别: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20000m²前身:平鲁县烈士陵园地理位置: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井坪
李岗西甜瓜
2023-07-30
李岗西甜瓜:李岗西甜瓜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着功效。地域范围惠农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东西宽约88.8公里,南北长119.5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05°58′~106°39
李学桂墓
2023-03-22
李学桂墓位于歇马镇东坪村桂竹园庙包山的北坡,年代为清代。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学桂墓,李学桂墓简介,李学桂墓襄阳市保康县李学桂墓
石刻照壁
2023-04-02
石刻照壁位于乐清市黄华镇殿后村。照壁通体石结构,高2.7米,阔2.47米。正面刻狮子衔剑,旁镌楷书嘉庆廿二年(1817)冬月立,及五律一首:天遣灵狮下,追球过海东。身翻毛有色,目怒力无穷。声吼千山振,口呼一剑风。举头惊百兽,善化石屏中
李增皆故居
2023-06-05
李增皆,字益伯,号谦堂,清代马巷侯滨人,浙江水师提督李长庚从子(李廷钰之弟)。嘉庆三年(1798年)随从父李长庚征战蔡牵海上武装集团,非常得力。十二年(180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李长庚在粤海黑水洋被蔡牵大炮击毙,李增皆愤激流涕,决心以消灭蔡牵为己任
李茎宅院
2023-07-06
李茎宅院,位于繁峙县东山乡东山村中。李茎,生卒年月不详,清代生员,为当时繁峙县有名文人。宅院坐北朝南。南北长21.7米,东西宽12.7米,占地面积275.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正房,东西为耳房,门楼设在西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