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彰武千佛山摩崖造像 相关信息共 1357
太白涧摩崖石刻
太白涧摩崖石刻
2023-07-17
摩崖诗刻为七律四首,刻于:太白石上,为民国初年新县张百川题并书。石刻高300、宽450厘米,24行,宇径10厘米
山门洞摩崖石刻
山门洞摩崖石刻
2023-07-31
山门洞摩崖石刻位于安徽宁国市港口镇山门村文脊山下。汇集山、石、泉、潭、瀑、洞,寺等景观于一体。保护区域面积23.06公顷。山门洞古名石门,别称灵岩。在山门镇山门村境内。石灰岩形成的奇峰、怪石、岩洞,千姿百态,独具一格
得汉城摩崖石刻
得汉城摩崖石刻
2023-09-19
得汉城摩崖石刻,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永安镇得汉城村。得汉城历来为兵家重镇,宋列四川八柱之一,城内以历代时刻题记为最,共6幅。这些时刻题记出自明代林俊、余城、朱导,清代徐廷钰等名家之手
仙公山摩崖石刻
仙公山摩崖石刻
2023-06-06
仙公山摩崖石刻年代:宋~清座落地点: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仙公山简介:现存宋以来摩崖题刻十八方,有王十朋、朱熹、陈玉辉、张瑞图、陈大玠等人的题刻,其中以张瑞图《禅鸡塚碑》碑刻最为珍贵。是研究南方宋、明、清书法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第一山”摩崖题刻
“第一山”摩崖题刻
2023-04-02
第一山摩崖题刻为龙湾区文物保护单位。第一山摩崖题刻位于龙湾区永昌镇郑宅村东首山坡。刻石高1.06米,宽2.32米,自左向右横阴刻行书第一山,右下角署米芾书。字体苍劲浑朴,刻工精良。在米芾书题刻的西面石壁,有线阴刻楷书第一山三字,字径约0.7米,无款
刘光求雨摩崖题记
刘光求雨摩崖题记
2023-07-22
刘光求雨摩崖题记位于仙居县广度乡,年代为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嵩径摩崖石刻
大嵩径摩崖石刻
2023-06-20
大嵩径摩崖石刻位于连平县油溪乡九潭村大嵩径、野鸭潭两地。为两题有关凿山开道的摩崖石刻。分别刻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二十二年。大嵩径石刻,镌于大嵩径河边石壁竖刻大嵩径3字,刻面长两米,宽1.2米,每字径0.6米,深0.01米,行书阴刻
玉蟹泉摩崖石刻
玉蟹泉摩崖石刻
2023-06-01
玉蟹泉摩崖石刻位于凤阳县殷涧镇,时代为唐、宋、清。摩崖石刻镌于玉蟹泉附近的岩石上,据考察,共有17处,其中唐刻4处、宋刻7处、清刻4处。这些石刻多为游记之作,或为诗刻、题咏、题名等,其书法风格各异,流派纷呈,真、草、隶、篆、行、魏碑等皆有,堪称书法艺术宝库。
青峰岩摩崖石刻
青峰岩摩崖石刻
2023-08-02
青峰岩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庄镇秀屿村。明代在此建园亭时所刻,共有12处,诗刻盘陀一片石,埋光海水滨,趺坐窥明月,空山有几人。刻分5行,每行4字,楷书,署款小字为佘翔题飞云洞三大字横刻,楷书
水西摩崖石刻
水西摩崖石刻
2023-06-20
水西摩崖石刻在连平县田源乡肖屋村东南向约2公里处道旁石壁。系明嘉靖四十五年(1658米)总兵都督俞大猷等镇压李亚元等农民起义之后,班师回朝的纪功石刻。全文面积6平方米,镌60字,每字径0.20米,镌深0.05米。字体凌乱,深浅不一,疑为剑镌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
2023-04-30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巅东侧。辛亥革命后,原光复会会员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为缅怀先烈,于秋瑾殉难五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并在云居山岩壁刊刻题记一则
翠微峰摩崖石刻
翠微峰摩崖石刻
2023-04-05
翠微峰摩崖石刻(含金精福地、平寇颂、金精胜概、游金精)。金精福地石刻,题于北宋皇佑年间。《平寇颂》,记载的是元军镇压蔡五九起义军的历史。金精胜概,明朝万历年间赣州府同知南宁何天德所书。为江西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
2023-07-17
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为连云区文物保护单位。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民国)吕端山龙潭摩崖石刻位于黄窝龙潭涧上游,黄窝水库西侧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吕端山上。题刻刻于吕端山龙潭涧东侧石壁上,题曰龙潭二字,结体肥硕,字径约40厘米,楷书
龙龛岩摩崖石刻
龙龛岩摩崖石刻
2023-06-28
龙龛(kān)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榃阳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是广东现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作者陈集原,唐朝岭南泷州人,官为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世为岭表酋长,又以孝友著名
大麦岭摩崖题记
大麦岭摩崖题记
2023-04-30
《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苏东坡题记原物,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麦岭东麓,已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景点简介:位于大麦岭东麓,系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与王瑜、杨杰、张寿同游天竺过麦岭时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