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徐时栋故居烟屿楼 相关景点共 7500
青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
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
2023-04-22
屿干线访客中心及观景台位于青衣岛西北角,是香港一所介绍青屿干线的展览馆,占地面积19000平方米,1997年5月随青屿干线通车正式对外开放。观景台设有青马大桥、汲水门大桥、汀九桥组件户外展览及访客中心
外凤古烟墩遗址
外凤古墩遗址
2023-08-06
外凤古墩遗址年代为明,位于桥东镇外凤村真武山顶峰,类别为古遗址。2016年6月28日,外凤古墩遗址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墩中心外延伸东、西、南、北各80米,外凤古墩遗址,外凤古墩遗址简介,外凤古墩遗址漳州市诏安县外凤古
六横双屿港烈士陵园
六横双屿港烈士陵园
2023-07-22
屿港烈士陵园自1994年4月落成以来,积极实行对外开放,举行各类展览参观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近年来接待前来悼念先烈、观光旅游的游客共3000余人次。双屿港烈士陵园现有面积18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余平方米,其余面积均为绿化带
安庆崇文楼
安庆崇文
2023-04-01
位于安庆市安庆三中校园的西北角,矗立着一座建造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三层洋楼崇文,它就是原崇文中学的旧址。从锡麟街天主堂旁边路过可以看到这老建筑,仿佛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这座坐北朝南、三层高的老建筑,是民国时期崇文中学的旧址,人们习惯的称它为崇文
徐家村陵墓石刻
家村陵墓石刻
2023-11-20
家村陵墓石刻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镇附近家村(现为金陵石化公司化工一厂厂区内)。墓主失考,仅存神道石柱一,柱头圆盖和小辟邪已失,柱身饰24道瓜棱纹,上端有一宽1.10、高0.80米之长方形柱额,刻文剥落无存,柱额下饰有一圈绳辫纹和一圈交龙纹
烟堆山崖墓群
堆山崖墓群
2023-09-16
堆山崖墓群堆山崖墓群地处涪江东岸,江彰平原东部边缘。南北朝时期崖墓,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墓葬于浅丘缓坡处开凿而成,多为南北走向,暴露墓室形制简单。其中M1方向310°,墓道宽0.9米、高0.8米、墓道长2.3米,墓室长1米、宽2米、高0.8米
府前路徐氏洋楼
府前路氏洋楼
2023-05-17
府前路氏洋楼位于凤山街道宪卿第社区府前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2014年9月23日,余姚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前路氏洋楼,府前路氏洋楼简介,府前路氏洋楼宁波市余姚市府前路氏洋楼旅游指南
艾青故居
艾青故居
2023-11-13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故居。艾青逝世后,故居陈列艾青照片与简介。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傅村镇畈田蒋村。建筑坐北朝南,五开两厢屋。中文名:艾青故居地理位置:傅村镇畈田蒋村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景点级别: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价格:开放著名景点:院落
许昌英美烟公司旧址
许昌英美公司旧址
2023-04-06
许昌英美公司旧址位于魏都区华佗路许昌市烟草专卖局院内,年代为中华民国。二○○九年六月十九日,许昌英美公司旧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许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自许昌英美公司旧址仓库东墙外皮向东延伸10米,洋账房北墙外皮向北延伸10米
李时勉墓
勉墓
2023-04-05
勉墓,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平都镇豆垅村黄牛岭。中文名:李勉墓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所处时代:明朝保护级别:安福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仰徐村
2023-07-18
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点),位于盐城西郊,盐高速和宁靖盐高速交会处。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2010年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村内设有游客接待中心,千米景观长廊、节庆广场、乡村少年宫、秀城生态园、洪圣休闲山庄、污水生态处理参观、农博园——膜立方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妈屿天后古庙(含新庙)
屿天后古庙(含新庙)
2023-06-23
屿天后古庙(含新庙)位于龙湖区妈屿岛,年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88年11月19日,妈屿天后古庙(含新庙)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刘勰故居
刘勰故居
2023-08-16
刘勰故居在山东莒县浮来山风景区定林寺内。定林寺,相传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经等。校经原名毗卢阁,相传为刘勰校阅经籍处,故名
盘屿鹤巢寺旧址
屿鹤巢寺旧址
2023-11-15
屿鹤巢寺旧址鹤巢寺位于仓山区盖山镇盘屿村高盖山南麓,据传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清乾隆道光年间重建或扩建,梁上曾留有大清道光丙戍年长四造僧清盛立字样,寺由天王殿、大雄宝殿、两庑等组成,南偏东5度。大殿两侧十八罗汉壁画为南少林拳法格势
徐海道署
海道署
2023-05-26
海道署又称道台衙门,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为东察院。明正德六年(1511)改为道署。后圮于黄水。崇祯三年(1630)徐州兵备道唐焕于旧址重建。清乾隆六年(1741)进行过大规模的增修扩建,有大小院落30多个,建筑群坐北向南,三路三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