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德华银行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红四军警卫连驻地旧址(裕德堂)
红四军警卫连驻地旧址(裕堂)
2023-08-05
红四卫连驻地旧址(裕堂)位于虎岗镇虎北村,年代为1929。红四卫连驻地旧址位于虎岗镇虎北村裕堂,建于民国初年,坐东朝西,方形,土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三两进三落廊院式。悬山顶,山墙搁檩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中共中央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2023-05-27
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黄河故道旁羊寨镇单家港,是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内著名的红色景点。这是一栋座西面东、背倚黄河大堤的五间砖瓦平房,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使这座老屋显得尤为苍老
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
西交民巷近代银行建筑群
2023-03-19
清末民初,因为与西交民巷毗邻的东交民巷是外国银行集中的地区,促使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资本银行纷纷在其西侧——西交民巷内设立机构。如今这条当年的金融一条街已从繁华转为平静
凤凰坞美国援华飞行员养伤处旧址
凤凰坞美国援飞行员养伤处旧址
2023-04-29
凤凰坞美国援飞行员养伤处旧址位于萧山区河上镇凤凰坞村,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7月24日,凤凰坞美国援飞行员养伤处旧址被公布为杭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坞美国援飞行员养伤处旧址,凤凰坞美国援飞行员养伤处旧址简介,
德合店油坊分店旧址
合店油坊分店旧址
2023-11-02
合店油坊分店旧址,位于神池县龙泉镇西关村四大队西四道街19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48平方米。原有临街门面,油作坊,办公区。现仅存四合院办公区。正房三间,东、南和西房各三间,均为硬山顶。南房中间设过道,宽2米,深5.2米。通往作坊与门面区
金城银行大楼
金城银行大楼
2023-03-28
金城银行大楼现为交通银行大楼,在江西中路200号,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由庄俊建筑师设计,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原设计为4层,抗战时期增建二层,解放后加建一层,采用排木打桩法。占地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9783平方米,建筑高25.9米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
广东省四大银行金库旧址
2023-06-22
仁居村:梅州市平远县仁居村位于全镇中心区,为仁居镇政府所在地,仁居村辖21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59户,人口2183人;全村总面积4.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50亩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罗汉岩
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罗汉岩
2023-08-02
游击大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石宝自然村。1949年4月上旬,中共仙工委干部扩大会议后,根据毛票等人提供的情况,工委决定率先袭击晋仙所。4月9日,刘佐周、毛票率领仙游击队分两路攻打磨头街晋仙所
仙德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
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
2023-04-04
游击大队驻地旧址玉山祠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望厝村棋杆自然村。1949年8月仙游解放前夕,仙游击大队及组奉上级指示驻扎榜头镇玉山祠待命,期间,中共仙工委对游击队进行整训,组织大家学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布进城纪律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
2023-03-28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现名东方大楼,位于中山东一路29号,北京东路与南苏州路之间,建于宣统三年(1911年),通和洋行设计,建筑占地12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高21.6米,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方汇理银行为法商开设,以东方殖民地为目标的银行
苏华故居
故居
2023-04-04
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头份自然村。苏(19082008.4),原名黄馥,涵江区萩芦镇人。在教会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26年后,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大革命运动
华新路
新路
2023-06-06
隐藏在厦门最后的诗意之地——新路。始建于1957年,是当时爱国华侨响应国家号召回国建设时,政府特批的地方让华侨们安家,一共有大概50多幢别墅先后建成,法式、瑞士、式等风格的老别墅群,从红砖白墙,绿意融融的小院,跃出墙头的红色三角梅
汉口盐业银行大楼
汉口盐业银行大楼
2023-04-25
汉口盐业银行大楼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建于1926年,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699.43平方米。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外墙麻石砌筑,正面双肢列柱,两侧面单肢列柱,古典混合柱式。日军占领武汉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指挥所曾设于此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
北海银行地下印刷所
2023-08-18
北海银行清河分行地下印刷所现位于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许家村,为地下洞室建筑。在地下10米深处,分两室,一为印刷车间,长7米,宽4米,高3米;二是休息室,在印刷车间西北,长6米,宽3米,高2.5米,与印刷车间相通
缵德堂
2023-08-07
堂,又名六官公祠堂,位于华安县丰镇大同中路,明至清代遗迹。始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明隆庆六年(1572)、清中期重修。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48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9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