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我爱故乡的金斗山 相关景点共 7500
肩水金关军事文化旅游景区
肩水关军事文化旅游景区
2023-10-05
金塔在历史上是河西地区北部屏障,历代王朝都在这里重兵设防,苦心经略,留下了许多令后人叹为观止历史遗迹。肩水关军事文化旅游景区由一关三城,即东、西大湾城、地湾城和肩水关与周边自然环境资源构成
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
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
2023-05-10
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阿城市区南2公里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朝1115年至1234年间都城,也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皇城午门及宫殿建筑遗址至今均保存完好,外城城墙、瓮城、马面、角楼及护城河遗址尚存
金德宝凯悦温泉酒店
德宝凯悦温泉酒店
2023-06-22
德宝凯悦温泉酒店座落于广东省著名温泉之乡——丰顺县城新城区,是一家按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兴建国际水疗会所集商务、餐饮、大型会议、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综合性酒店。酒店设施齐全,装修豪华,精心设计,优雅实施
凤凰山明墓及金泉寺
凤凰山明墓及泉寺
2023-05-08
凤凰山明墓及泉寺位于金牛区,年代为明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围墙范围;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安海金墩黄氏家庙
安海墩黄氏家庙
2023-06-06
安海墩黄氏家庙位于安海镇鸿海路218号,年代为清现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初焚毁,后重建,近年重修,现存建筑为近年迁建,坐西北朝东南,三开间两落,保留清代构件和闽南宗祠建筑风格。安海墩黄氏人历代人才辈出,移民至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的人数众多
稷山段氏宋金墓群
稷山段氏宋墓群
2023-07-10
墓群,现已被中国大百科全书收录,在这里,既独占景观地下宫殿雕刻群,又有多姿地上建筑群,松柏云彩成林,奇形怪状花异草满园,真正成为我国旅游胜地之一。位于稷山县城西四公里马村西南隅,东与闻名全国青龙寺相距300米,原为马村段氏祖莹地
昆明学运活动重要据点旧址金江中学
昆明学运活动重要据点旧址江中学
2024-01-14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东郊汁河畔。江中学创立于1944年秋,是由滇军旅长龙奎垣出资兴办一所完全私立中学。1945年秋,地下党员潘汝谦、陆子英到校任教。1946年5月,党组织派岳世华进校担任教务主任
金韵琴筝文化展示馆
韵琴筝文化展示馆
2023-05-03
韵琴筝文化展示馆座落在扬州经济开发区鸿扬路8号。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总投资近1000万元。陈列布展分为琴筝工艺制作流程展示、琴筝文化艺术欣赏、琴筝精品陈列展示、琴筝艺术研究与交流四个部分
北京金绿园观光采摘园
北京绿园观光采摘园
2023-12-01
介绍:绿园位于窦店村南,面积400亩,长期聘请市区林业局专家为技术顾问,采用先进技术标准化生产,年产优质黄金梨50万公斤,并通过北京市安全食品认证。每年8月1日9月15日是观光采摘期。交通路线:北京站乘993,天桥乘917到窦店终点站对面
金科天湖公园
科天湖公园
2023-04-14
公园内山地起伏,植被丰富,种植了银杏、桂花、樱花、玉兰等2500余株乔木,园内鹭岛湿地保护区每年夏季都会呈现白鹭翱翔,红莲碧水生态和谐景象
金鸭浮舟城隍庙
鸭浮舟城隍庙
2023-10-04
城隍庙是一座佛道合一庙宇,位于210国道183公里处,县城北5公里,长安河中沙洲上,四面环水,远远望去就像一艘乘风破浪帆船。它始建于乾隆50年,即1786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它是陕南唯一一座保存完好、设计独特庙宇
卢金峰墓(含卢氏宗祠)
峰墓(含卢氏宗祠)
2023-07-23
峰墓建于明嘉靖间(15221566),有墓和享堂组成,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是瑞安现存最大古墓。坟墓上下分五坛,下三坛是拜台,逐坛依着山坡坡度建造,均用刨面白石铺设,并向上逐坛递减宽度。每坛两侧均置踏跺三级,最后一坛有踏跺五级
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23-09-04
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1982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8年正式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野生动物类型中黑颈长尾雉分布最为集中中型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唯一黑颈长尾雉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0924.4公顷
金华严氏宗祠
华严氏宗祠
2023-11-13
严氏宗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通面阔20.38米,通进深39.45米。三进均面阔五间,石柱木梁结构。一进门厅,进深七檩,明间梁架为五架梁前双步,明间均施天花,前檐明间设八字大门
金山东林禅寺
山东林禅寺
2023-11-02
东林禅寺乃历史名迹,原名观音堂。元至大初年(1308年),由僧人妙因所建。元皇庆二年(1313年),西林寺智僧来开山,改额为东林禅寺。至正年见(1341~1367年)毁于兵。明初僧至益重建,后因年久失修而倾毁。清乾隆年间陈克已等再次建造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