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房山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 相关特产共 1927 条
都卷子
2023-11-26
都卷子:都卷子将蕨粉(蕨根加工)调成糊状烙熟,卷成筒状,蒸后切成短节,加各种佐料,为风味食品。蕨根,俗称为都巴根;蕨粉,俗称为都巴粉.
都柿
2023-08-18
都柿:都柿,学名蓝莓(blueberry),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l),笃斯。为杜鹃花科越桔属野生落叶灌木,浆果成熟之后为蓝紫色,球形或椭圆形,果皮有白霜,是位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大兴安岭(大兴安岭绝大部分在内蒙境内)、小兴
福州聚记干肉燕皮
2023-09-21
福州聚记干肉燕皮:福州聚记干肉燕皮:其制作,系取健壮鲜猪的后腿精肉,剔除筋、膜等杂质,捶打成糜。然后逐渐喷撒茹粉反复碾压、拍打至纸状,晾挂于通风干燥处阴干,即为成品。呈灰白色,薄如纸张,光滑油润,嗅之有肉香,食之滑润爽口,有脆嫩感。如包馅作成肉燕,可蒸或油炸。
义都柿饼
2023-11-14
义都柿饼:义都镇:柿饼
都锦生织锦
2023-09-08
都锦生织锦:杭州丝织工艺品种丰富,织锦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杭州织锦明代就闻名全国,至清代,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齐名。都锦生织锦,是杭州著名的织锦之一。1922年爱国工业家都锦生在杭州创立都锦生丝织厂。都锦生丝织厂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的基础上,不断
七都臭豆腐
2023-06-28
七都臭豆腐:七都臭豆腐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的特色美食。七都的臭豆腐干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因此它才得以遗臭千年,臭名四里。七都,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七都镇的简称。俗话说:臭豆腐不臭和女人不姣,是人生中不完美的两大极致。姣者,美好的意思也。这样说来,池州石台县七都
都斛菜花
2023-11-07
都斛菜花:据说,都斛椰菜花,由旅美华侨引入,已有百多年历史了。它虽不是都斛始产,却是都斛盛产,且比别地菜花著名。这是因为都斛西北有高山所挡,冬季气候温和,东南临南海,冲积土层肥松,因此椰菜花有生长快上市早的优势。椰菜花分秋冬两季植,冬植为主。都斛菜花,以花大如
都一处烧卖
2023-06-10
都一处烧卖:提起都一处的烧麦,京城无人不晓,烧麦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食品,其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醇香可口。都一处的烧麦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宾客。那么,都一处是怎么来的呢?明末清初,晋商开始向外发展,山西人到外省市或进京做生意的人很多,都一处创始人王
七都臭豆腐
2023-12-03
七都臭豆腐:七都臭豆腐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的风味小吃,与古镇的千年历史一样,七都的臭豆腐干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因此它才得以遗臭千年,臭名四里。七都豆腐坊秉承了老的手艺,所做的臭豆腐干通体呈黑色,卤料中加了数十味中药,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当地人喜欢在炎夏以臭干
廿四都糖糕
2023-09-26
廿四都糖糕:廿四都糕(米糕、糖糕)是江南神密古镇廿四都的传统糕点,相传为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为慰问抗金宋兵而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游览到廿四都时尝此糕点,惊叹为人间极品。廿四都米糕具有滑嫩可口、百味调和、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在赣浙闽边界
果都咸菜
2023-10-01
果都咸菜:果都咸菜是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西张庄镇的特产。果都弓家咸菜色泽鲜艳,口感清脆,香味浓郁,回味甜津,曾荣获第八届国际登山节泰山山会优质产品称号。以色鲜、味美、香脆而闻名的果都咸菜,产于新泰市西张庄镇西张村,本村姓弓的酱菜腌制户经过多次选材配方,反复试验,
五都清汤
2023-09-26
五都清汤:初闻清汤,理所当然的以为是餐桌上的一道汤,定然味道鲜美而很少油腻.但到了五都,方知南辕北辙闹了个大笑话,五都清汤是一种点心,一种非常美味可口的点心!很多人吃过小馄饨,无不被她晶莹剔透的皮子、鲜美无比的肉馅、柔嫩滑爽的口感所折服,但和清汤相比则是小巫见
一都毛竹
2023-09-19
一都毛竹:泉州市晋江西溪的发源地之一——永春县一都镇,有一片面积近700公顷、长达10公里连绵不断的竹林,蔚为壮观,人称竹海。已列入永春县的旅游景点之一。在一都镇林山村海拔1344米的陈斗岐峰,竹海沿西北坡作条状连片分布,全为毛竹。远望,竹海与蓝天白云、山下梯
一都米酒
2023-09-19
一都米酒: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
秦都红薯
2023-12-26
秦都红薯: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特产。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