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扬州御码头 相关景点共 1082
大唐芙蓉园御宴宫
大唐芙蓉园宴宫
2023-05-04
依水而建的宴宫是大唐芙蓉园对外经营的独立项目,位于园区的西翼,紧邻西大门,并设立独立出入口。可提供多种菜系及特色配套服务,是典型的园林庭院式仿唐建筑群,并运用多种园林置景手段营造出浓绿深荫、轻风微波、水色宜人的意境
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
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
2023-04-29
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西陵社区官河路,是沟通钱塘江两岸的重要码头,历代南北物资的转运地。随着陆路交通的日益发达,浙东运河之头逐浙衰落,仍保持着浓郁的历史风貌,留存有六朝牛埭、永兴闸,大城隍庙遗址,铁陵关遗址
御华景宸中医药养生园
华景宸中医药养生园
2023-03-05
华景宸中医药养生园依托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园区内现已建有药用植物园、动物家园、休闲餐厅、精品四合院、小木屋、中医门诊等,游客来到这里,认识和学习中草药知识;体验农耕文化,欣赏田园风光;品尝绿色食品,融入大自然,享受慢生活
烟台东海关码头验货房旧址
烟台东海关码头验货房旧址
2023-08-14
烟台东海关码头验货房旧址编号:编号44845051时代:1866年地址:烟台市芝罘区向阳街道海关街、东太平湾南侧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建筑、构筑物、碑刻、古树名木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保护
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盐码头
茶马古道-仙市古镇盐码头
2023-09-1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市古镇盐码头。盖因过去的釜溪河流经这里时有一个长长的石滩,因这里湾急滩多水浅,致使运盐船只上下颇费时力,盐船至此无法直接下行,许多盐船在此候着过滩或停泊起载,只能将盐包先卸在上码头,由纤夫将船拉过滩区后
阿坝御制平定金川之碑
阿坝制平定金川之碑
2023-09-14
阿坝制平定金川之碑简介该碑位于金川县安宁乡炭厂沟口,并有碑亭,建立于清乾隆51年。该碑座东向西,面对大金川河。碑为穹降形碑首,碑首上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身为长方形,正面以汉文刻平定金川喝拉依战事史略,全文447字
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炎帝陵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2023-06-10
炎帝陵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史书记载,从唐代以来,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祭轨制。炎陵县委宣传部介绍,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县三河镇发现了炎帝陵祭古道遗址
扬州欧阳修纪念馆
扬州欧阳修纪念馆
2023-05-03
欧阳修纪念馆大明寺天王殿北侧的院落西墙,开八角形洞门,上嵌仙人旧馆砖额。进门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平山堂、谷林堂和欧阳文忠公祠三座建筑。这里现已开设了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章太守的纪念馆。平山堂建于北宋庆历八年
扬州苏东坡纪念馆
扬州苏东坡纪念馆
2023-05-03
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是欧阳修的高足。宋仁宗嘉佑二年,当时已是海内文忠的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对青年苏轼的文章大加赞赏,在苏轼还在等待科举结果的时候,欧阳修已为他的仕途铺设了道路。尽管后来苏东坡官场上屡屡受挫,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却从此名垂千古
黄元御墓
黄元
2023-08-16
都昌街道:都昌街道是山东省昌邑市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位于昌邑市主城区,成立于1997年12月。都昌街道位于都昌街道转盘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68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2.5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
御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
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
2023-08-04
帘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大祖厝位于明溪县夏阳乡帘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始建于明朝崇祯元年(1628),数年后因流寇焚毁,清康熙已末年(1679)重建。帘村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方战三明的主要集结地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敌后方
扬州真武庙大殿
扬州真武庙大殿
2023-05-04
真如寺又叫真武庙,座落于小纪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为道场,建于唐,后荒废。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经楼(两层),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历尽沧桑,至1949年,真如寺仅存一大殿
扬州文公祠
扬州文公祠
2023-05-03
文公祠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广陵路119号。祀清代大学士文煜,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大门朝东,有门堂。建筑南向,有享堂、过亭、祠堂及偏房等。占地约1360平方米。祠堂硬山造,面阔三间,进深七檩,脊檩高8米,梁架有雕饰,斗拱完好
扬州铁佛寺
扬州铁佛寺
2023-05-03
铁佛寺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城北乡卜杨村佘田组。相传本为五代杨行密故居。杨行密(852905),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五代时吴国的建立者。后舍宅为寺,宋建隆间(960963)寺铸铁佛,更今名。清咸丰三年毁,同治间重修未复旧观
扬州小虹桥
扬州小虹桥
2023-03-23
小虹桥小虹桥位于北城根、南柳巷之间,东西向横跨于小秦淮河上。始建于明代,为砖拱桥,保存完好。1913年、1976年、2002年修缮。砖拱结构,石砌桥基、砖券拱顶,桥面中间为石砌阶梯式,两侧砖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