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抗日自卫团建立纪念地 相关信息共 3286
团西炎帝庙
西炎帝庙
2023-03-25
西炎帝庙(第五批省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高平市神龙镇西村西炎帝庙,创建年代不详。全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23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康熙十一年(1672)补修
灵芝糯团
灵芝糯
2023-12-07
灵芝糯:灵芝糯是南昌特色小吃,这道小吃是用灵芝草、糯米粉、白糖、豆沙作为原料的,经揉搓、包馅成型,蒸熟,淋以香油,加上一些配料制作而成,皮薄馅实,质软清香,冷热食皆宜。灵芝草有着增强人体活性物质、杀菌灭毒的功效,而且能够有效地抵抗衰老,美容养颜,所以这道小
宝鸡搅团
宝鸡搅
2023-07-25
宝鸡搅:搅要好七十二搅。用玉米面、荞麦粉等做成不同品种的水围城、鱼鱼,可以烩着吃、炒着吃、凉调着吃。豆花泡馍豆花泡馍是宝鸡名小吃,用浓汁豆浆加佐料,将形似金叶馍片和豆花滚汤烩成一碗,浇上辣汁,豆花洁白,馍片
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
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
2023-04-07
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位于洪山区九峰名人文化公园,时代为。2011年,中国抗日空军烈士墓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
2023-09-01
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旧址。1944年8月,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水东独立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敌伪据点长岗集,随后在长岗南数里闫庄村召开祝捷大会,会上宣布睢县抗日联合政府正式成立,并将办公地点设在该村闫氏祠堂内。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旧址
2023-05-31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龙脉团山遗址
龙脉山遗址
2023-03-24
龙脉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
团风东坡大米
风东坡大米
2023-07-16
风东坡大米:风东坡大米,含有丰富铁、锌、钙等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营养元素,用此米做饭,香气四溢、晶莹软糯、适口性浓、堪称米中一绝。其兴鄂牌东坡系列,既保持了风大米的传统特色,又高于传统品质,为全国放心大米。
清蒸江团
清蒸江
2023-12-03
清蒸江:清蒸江用江团鱼和火腿等为原料,经清蒸而成。成菜形状美观,肉质肥美细嫩,汤清味鲜。江团鱼体表裸露无鳞,肉嫩而肥厚,刺少。这种鱼终年栖身于嶙峋险峻、苍翠幽深的岷江山峡十多米深水底的鱼窝中,是一种稀有的珍贵鱼类。烹制菜肴肉质嫩而鲜美,曾被人们称为嘉陵美味
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地
2023-05-06
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地位于金水大道边,原燕庄村,目前周边已改造为楼群。为纪念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视察燕庄麦田活动,1970年5月11日毛主席视察十周年之际,燕庄人修建了木质纪念亭,经过风雨侵袭,木拄严重腐朽,2002年5月11日又改建新亭
印江团龙旅游景区 团龙民族文化村
印江龙旅游景区 龙民族文化村
2023-03-09
地址:贵州省印江县境内处梵净山又名九龙山,龙为首。古谚:梵净山出奇,九十九道溪,谁人能识破,银子用撮箕,源自灵山深处的圣水溪流在山间福地绘成一幅巨龙图,龙之名由此而来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
2023-08-31
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地,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光山县城东南38公里的白雀镇,包括白雀园殉难烈士纪念碑、鄂豫皖省政治保卫分局旧址、关押红军将士的监狱旧址等。纪念碑立于1982年,在白雀镇南端白露河畔的香炉山上,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
2023-05-17
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干校于1944年10月建立,是在原新四军教导大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和延安的抗大属同一种模式,如同现在的中央党校和地方党校一样,与浙东行政公署在同一个三合大院,大院内的天井是军政干校的露天课堂,室内课堂面积180平方米
糕团黄天源
黄天源
2023-08-29
黄天源:苏州人嗜吃甜糯食物,而且逢年过节都要互赠吉祥喜庆礼品,表示祝贺之意,创设于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的黄天源糕,就是相当受到欢迎的礼品。这两年,黄天源除了做足老苏州的风味之外,也从西方的蛋糕造型引发灵感,设计许多西式的糕,现在,黄天源供应的糕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
2023-08-27
出河南省延津县城关西街口,沿古城墙南行数百米,可见城墙东侧有一六角凉亭,亭内挺着一通方柱形石碑,这里便是太平天国将领、英王陈玉成就义纪念地。陈玉成,1837年出生在广西滕县西旺村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时父母双亡,靠其叔父陈承熔抚养成人。14岁时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