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挺进师与浙南红军游击队会师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旧址
2023-06-18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部旧址是位于乐昌市老坪石镇共和街78号,是一座二层楼房建筑,建于清末。
国学师门楼和青云得路坊
国学门楼和青云得路坊
2023-04-05
国学门楼和青云得路坊地点:景德镇市浮梁县时代:明英溪村内房屋均为徽派建筑,沿着英溪河依次排开,故有一半街来一半水之称。现存的徽派古建筑:青云得路坊,国学门楼和牌坊、御赐奉禄门楼都以木雕砖刻为主,规模宏伟,装饰精美
曲师礼堂及教学楼(含考棚)
礼堂及教学楼(含考棚)
2023-08-24
礼堂及教学楼(含考棚)位于曲阜市曲阜师范学校。年代为清、民国。2006年12月7日,曲礼堂及教学楼(含考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
2023-09-18
长坪山红军战场遗址及石刻标语群位于长坪镇侯坪村长坪山寨,山寨整体呈南北走向,为一狭石山梁,长约800米,宽约150米,山寨地势险要,原有九道寨门,易守难攻。1933年8月,为解决川陕根据地食盐问题,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
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2023-10-17
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房屋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404.32平方米,砖木结构,三重厅堂布局。中文名: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城厢镇东街8号建筑面积:404.32m²结构:砖木结构
环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环县红军长征纪念馆
2023-10-09
环县于2007年开始,在县东老爷山红色旅游景区内,对毛泽东、、彭德怀、等领导长征途中住过的3间土箍窑、红军将士住过的3间下房进行了维修保护,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馆,并建成了红军长征纪念广场,高2.8米的毛泽东汉白玉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
龙胜红军岩
龙胜红军
2023-04-30
红军岩位于距龙胜温泉核心区4公里的白面红瑶寨下面,形状像巨龙伸出的舌头。如今,白面红瑶寨已成为龙胜瑶族民俗风情旅游村,龙舌岩和屹立在它一侧的红军纪念亭成为白面瑶寨的门户
包树红军井
包树红军
2023-04-14
红军井在望谟县乐元镇包树村。此井原名冒沙井,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泉水干枯,群众用水十分困难。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宿营包树村时,为解决群众用水困难,红军指战员淘沙修井,将废井掘修一新,并在井旁栽下两棵柳树。井深3米,长1米,宽0.5米,四周用卵石砌成
红七军十九师政治部旧址
红七军十九政治部旧址
2023-06-14
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红七军十九政治部旧址。这栋看似很不起眼的普通民房就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期革命时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后组建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革命进行战略转移时在江华留下的革命旧址。当时邓小平同志任前委书记兼十九政治部主任
红十一军三十三师师部旧址
红十一军三十三师部旧址
2023-07-28
红十一军三十三师部旧址位于古碑镇南畈村陈畈组,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红十一军三十三师部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东、西各4米,南、北各3米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
宁化县红军医院旧址
2023-08-04
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非常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1933年9月,中央内务部作出各区设立红军后方医院或分院的决定。宁化把农村土医、郎中组织起来,经一段时间的培训,从事救治前线生病、负伤后转移来的红军伤病员,同时还经常替群众看病
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首达地
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首达地
2023-06-20
东江纵队第三支队挺进九连山首达地位于和平县热水镇新洞村,农会干部裴大佛家。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企图发动内战,进攻解放区。1945年10月3日,东江纵队第三支队从惠阳县镇隆出发,10月21日到达博罗县何家田,后沿博罗县东北部向河源方向前进
木黄会师纪念碑
木黄会师纪念碑
2023-09-20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左侧的将军山腰,前临横河。1934年5月,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由四川彭水西渡乌江,迅速攻占沿河、德江、印江、松桃、酉阳、秀山等6县的广大毗连地域,建立黔东特区政府和百余个乡苏维埃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烈士陵园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烈士陵园
2023-07-23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坞根镇西山下村。1928年秋,中共温岭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派常委柳苦民等人到离县城15公里的坞根建立革命根据地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
2023-09-20
达州红军烈士陵园位于达州市通川区陵园路。达州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战争时期,十余万巴山儿女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数万革命先烈长眠于此